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视角解读《亲爱的陌生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视角解读《亲爱的陌生人》

谢少伟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是十九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著有富有盛名的《绿山墙的安妮》等安妮系列小说和《亲爱的陌生人》等作品。《亲爱的陌生人》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华兰茜从逆来顺受到勇于挣脱束缚,大胆追求幸福的故事。从华兰茜唯唯诺诺,完全遵从家人意愿到她自我意识的觉醒,并敢于挑战传统礼教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精神层面的较量。

本文试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三我说”分析《亲爱的陌生人》中女主角华兰茜,即研究华兰茜在超我约束下深受家族枯燥的传统礼教的压迫,丢失独立自主的人格,卑微的度过空洞无趣的生活。最终她心中萌生反抗意识,跟随内心本我的意愿勇敢地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并触摸到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亲爱的陌生人》;本我;自我;超我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第一位加拿大籍女性成员,获得过大英帝国最优秀勋章,其作品受到两任英国首相的推崇。在小露西两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父亲不久后也再婚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她从小由外祖父母抚养,受到外祖父母严厉和无情的管教。蒙哥马利从小缺少母爱和父爱,但幸运的是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最美丽的省份之一,它培养了小露西对大自然的终身热爱,这一点在她的许多作品中得以表现出来。

蒙哥马利一生默默耕耘,成果累累,共创作了二十多种长篇小说以及多部短篇小说和诗歌等。她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被誉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亲爱的陌生人》也是蒙哥马利盛名时期的作品,可称为她的巅峰之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供全球读者阅读,欣赏。

《亲爱的陌生人》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华兰茜?斯特灵破茧成蝶的故事。华兰茜是一个已经29岁但仍未出嫁的老姑娘,她深受家族传统礼教和社会道德舆论的束缚和压制,对长辈惟命是从,唯唯诺诺地过着日复一日枯燥,死寂的生活。然而一封来自特伦特医生的回信彻底改变了华兰茜的后半生。从医生的信中华兰茜得知自己患上严重的心绞痛,并且只剩下一年时间的生命。面对这一悲剧,华兰茜决定挣脱束缚,去追求内心中渴望的自由。最终,她获得重生,收获了爱情与幸福。华兰茜的人生经历了从超我主导到本我掌控的过渡,而最后回归到自我协调的人生状态。

一、深受束缚,痛苦挣扎-超我的约束

超我代表一切道德约束,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它在无形中严格遵守现存的社会道德标准,小心谨慎,害怕打破任何规则。华兰茜的生活平淡无奇,生活中她小心谨慎,害怕因打破陈规而被责罚。在她的骨子里没有任何反抗精神。尽管她内心中讨厌家人的势力和愚蠢,不认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但是她怯于反抗家人。

弗洛伊德指出“超我具备以下三个功能:(1)抑制本我的疯狂、不容于社会的各种行为,尤其是攻击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自我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美的人格。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在自我与超我的矛盾斗争中,超我占据上风,控制了她的行为。华兰茜害怕自己的行为惹得母亲大发脾气,害怕自己的话语冒犯本杰明叔叔,害怕成为婶婶和姑妈鄙视和嘲笑的对象,害怕反驳家人的意见和偏见,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和家人的关爱,尽管她没有得到多少关爱。她所渴望的东西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她从不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为这不符合家人对她的期待;她不敢反抗长辈对她带有偏见的指责,因为这不符合社会对晚辈的要求;她不敢做出任何不当的行为,因为这不符合一个淑女形象,会被世俗的眼光所谴责。

她相貌平平,面色苍白并毫无生气,身材矮小而瘦弱。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她都是不被重视甚至被忽视的孩子。华兰茜默默无闻,而她的表妹奥利弗则漂亮夺人眼目。奥利弗是家族的小公主,话题的聚焦者,而华兰茜则是无足轻重的话题应承者。因此她只有更加乖巧与顺从才能得到家人的认可,免遭家人的嘲讽。社会的舆论使老姑娘华兰茜更加默默无闻,每天呆在家中做着永远干不完的家务。

二、挣脱束缚,寻找自由-自我的释放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只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快乐,避免痛苦。在超我管制,监督下行事的华兰茜感到生活的索然无味和人生的毫无意义。约翰?福斯特的书籍无疑给她平淡的人生带来一丝欣喜与希望。

“恐惧是一种原罪,世界上所有的罪恶都源自人们恐惧一些事情。恐惧是一种冰冷黏滑如毒蛇般的东西束缚着你。”

约翰?福斯特的《翼之神奇》中的一段话语使她认识到自我内心的胆怯。华兰茜内心受到的超我束缚源于她害怕社会世俗的眼光,害怕贫穷,害怕得不到本杰明叔叔的遗产,害怕母亲的指责。在福斯特语言的鼓励下,她决定找特伦特医生医治她的病,而一封来自特伦特医生的回信使她彻底摆脱恐惧。从信中她得知自己患上严重的心绞痛,只有一年的存活时间。华兰茜?斯特灵在她临死之前意识到她从未真正活过。面对死亡,她开始反抗她讨厌的空洞无趣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她往常唯唯诺诺的性格。她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仅剩的一年时间,摆脱家人和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此时,华兰茜内心完全受本我掌控。她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按照自己的本能欲望追求快乐与自由。

华兰茜不再对家人一言既从,她开始用嘲弄和调侃的眼神重新审视她的家人。她从灵魂深处解脱了束缚。她开始无畏的顶撞本杰明叔叔,尽管这样也许会得不到叔叔的遗产。她会讽刺姑妈和婶婶的虚伪和刻薄并挑战她们的话语权。当她的家人贬低并排斥咆哮亚伯时,她选择灿烂的朝亚伯挥手打招呼,因为她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位老人。他是个快乐并有趣的老头,独立于迪尔伍德枯燥而繁琐的礼教与传统之外,他拥有华兰茜没有的自由和勇气。他会在凌晨时分醉醺醺地骑着马一边大声叫骂一边横穿过呆板死寂的橡树大街。亚伯定期的放浪形骸是在为生活的贫困,劳苦和无聊进行反抗。华兰茜内心与他产生相知相惜的感觉。她同情亚伯的女儿塞西莉亚?盖伊,憎恶世人的虚伪与冷漠,因此她违背家人意愿,无视他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下定决心照顾“咆哮亚伯”的“不检点”女儿。她厌倦了总是取悦别人的生活,她决定要取悦自己,为自己而活。在照顾塞西莉亚时,她的生活忙碌且快乐。没有人再拿谜语来烦她,没有人叫她多斯并厌烦她的病,没有妈妈的各种严规戒律和冷若冰霜。她可以想睡就睡,想打喷嚏就打喷嚏,可以随时欣赏美妙绝伦的夜色,可以聆听和煦的风在林间唱着自然甜美的歌,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约翰?福斯特的文章。

在家人聚餐后,共同寻找话题诋毁巴尼?史奈斯时,她据理力争。当家人说他是银行职员、骗子、异教徒、杀人犯、在逃犯等等,华兰茜大胆的反驳自己的家人对巴尼的诋毁。当然她的反驳再一次惊吓到家人。尽管堂姐一再请求她闭嘴,华兰茜义无反顾地说出了自己想法。她不会再压抑自己,不再顺从家人的意愿-总是闭嘴,闭嘴,将自己的想法深埋心里。如果说华兰茜出于同情心照顾“咆哮亚伯”的女儿在家人的忍受范围在内,那么爱上巴尼这一行为是家人不能忍受的。

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当华兰茜得知自己即将死去的噩耗,内心感到绝望。在本我的驱使下,华兰茜决定忘记痛苦,在余生中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爱上“无恶不作”的巴尼,大胆求婚,并步入婚姻殿堂,享受到婚姻的幸福。尽管她的这些行为受到迪尔伍德地区人们的非议,并为此她与家人断绝关系。当快乐驱使的本我与社会道德、原则约束的超我进行拼搏厮杀之后,超我失去抗衡的力量,放荡不羁的本我获得了自由。

三、破茧成蝶,获得幸福-自我的协调

弗洛伊德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自我”。

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协调者。一方面它要根据现实要求去压制本我的活动,使本我的欲望以另一种社会允许的方式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它要使人能够避免现实道德规约的痛苦,从而使人能够在本我与超我的协调中得以正常发展。

华兰茜遭受世人的鄙视,家人的反对,如愿以偿的照顾“咆哮亚伯”的女儿,获得了亚伯和巴尼的友情;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嘲讽的话语与心爱的巴尼结婚,来到与世隔绝,美轮美奂的“蓝色城堡”。在这里华兰茜享受着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宁静与美妙,获得从未有过的身体与心灵的自由。但当华兰茜得知巴尼是百万富翁雷德芬医生的继承人后,面对两人之间的地位和财富上的悬殊,她陷入痛苦之中。此时,自我的力量使她不得不重返斯德灵家族,使她不得不理智的思考她与巴尼的关系。但她最终得知巴尼对她的真爱并得到家人的谅解。

四、结语

从小说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华兰茜最终获得家人的祝愿和巴尼的真爱。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协调下,华兰茜挣脱世俗的束缚,遵从自我意愿,活出真实自我,谱写出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传奇。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陈会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10.

2.[加]蒙哥马利.《亲爱的陌生人》[M].邵亚楠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85页.

4.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