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小肠坏死致休克术后的监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老年患者小肠坏死致休克术后的监护

葛爱菊

葛爱菊(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261300)

【中图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77-01

【摘要】老年患者重症肠梗阻小肠坏死致休克在外科临床上已成为老年多发病。如何减少病死率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面对的问题,及时采取手术后进行科学合理周到细致的术后监护已成为决定病情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术后充分配备齐全的监护设备,根据病情做好监护分析和处置,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和活动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小肠坏死监护肠梗阻安全防护

老年患者重症肠梗阻小肠坏死致休克在外科临床上已成为老年多发病。如何减少病死率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面对的问题,及时采取手术后进行科学合理周到细致的术后监护已成为决定病情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自2010年已收治这类患者30例。术后痊愈者26例,在这类患者的术后监护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

1.术后监护设备的充分配备。这类手术系全麻手术,术后需严密监护:备好麻醉车、吸引吸痰装置、吸氧装置、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2.接手术。病人术后返回监护室,4人共同把病人安全转移放到麻醉床上,立即吸氧或遵医嘱应用呼吸机协助患者通气并氧疗。检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循环、皮肤完整性等。及时对数据报告分析处理。对患者的中心脉压、身上的管道、胃肠减压装置、腹腔引流管、尿管等妥善固定并严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并及时做出报告分析处理。为患者时刻保持两路以上通畅的静脉通路。

3.体位与饮食活动的护理。患者术后在人工气道通气时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随病情好转血压平稳后半卧位。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进半量流质,3天后改半流质,患者年老体弱,注意观察进食后反应。

4.申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这一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严密监测尿量,对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及时掌握,遵医嘱及时应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碳酸氢钠溶液。

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肠梗阻;严密观察是否有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呕吐,积极采取非手术疗法,缓解强调术后24小时床上活动。

(2)腹腔内感染与肠瘘;腹胀发热、刀口红肿、流出粪臭味液体认真分析手术处理。

(3)肺部感染;出现痰多、呼吸困难,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做好气道管理,保持环境清洁无菌操作,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6.患者病情重,心理压力大;早期必要的心理支持甚至应用镇静剂或约束手段,做到让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各种操作解释安慰工作,注意安全防护。后期加强锻炼和营养支持将更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