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初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关于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初步探索

黄石

黄石四川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610213

“学案导学”的改革旨在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引思,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案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因此,恰当运用“学案导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即学习知识过程)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学案的编写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面设计导学案: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的成分、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梯度,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学案的开始要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基础自学。在设计学案时,要编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学生掌握的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现有基础情况,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出那些学生自己能够学会那些的内容及这些内容在教材的出处(某页某段)和学习这些内容需要的时间,将它们以教材内容习题化的形式,编写在学案上,并提出学习要求。

3.学习导航。设计思路: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跟踪训练。在编写学案时,跟踪训练的习题要慎重选择,要特别注意题目的长度、难度和针对性,不要过多的选择习题,题目数量以1-2个为宜,要适当控制一节课的课堂练习中选择题的比例。

5.自我整理或当堂检测。安排学生自我整理还是当堂检测,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备课前仔细思考和安排。

6.思考与探究。化学学案的编写应当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在每个学案中,都要引出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二、“学案导学”的基本教学程序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们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1.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提前2—3天发给学生。学案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学案的第一部分——“自学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晚修辅导或批改部分学案等途径充分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和讨论更具针对性。

学生课前依据学案预习是“学案导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此过程中既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实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2.课堂讨论、探究阶段。以学生的课前自学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学案中的探究式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可以采取师生互问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有条件的最好能提供现场实验验证学生的推测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实际障碍,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于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思考。在课堂习题阶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解题方法和依据,以此充分暴露出各种类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上或者思维上的缺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让学生既巩固所学,又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成就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巩固、小结阶段。在每份导学学案最后都应该预留一定空间,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当然,教师应该给出提示小结什么),然后在其后给出教师的参考小结。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教师的小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此外,教师通过批改学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以便下节课讲解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参考文献

[1]邢入德化学学案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5)。

[2]胡贵和赵加琛等“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