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祖热姑•,阿不力米提

中共伽师县委党校844300

摘要: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在党校的教学中位于一个特殊及重要的地位,有重要的教育任务,并且该课程的教学在为我党解决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提供很好的指导和意见。因此本文首先讲述党校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民族理论及政策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阐述在党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的现状,并且详细列举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该课程在党校的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及应用,希望可以提高日后党校教学过程中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党校教学;教师

引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学校是较为特别的公共政治理论课,该课有这些方面的特点:理论性,政策性,系统性,准确性,现实性,实践性及总结性。因此该门课程有利于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树立好的民族观、宗教观,并对祖国观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理想意义。因此将在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一、民族理论及政策对于党课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1.1民族矛盾的不断深化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的加快脚步,各民族的群众跨区域的流动,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状况规模不断扩大。存在以下问题:

(1)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2)各民族的混杂居住现象增多,造成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地产生和发展。

1.2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

(1)国内外敌对势力会利用当代社会的问题,造成了普通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群体和我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破坏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和谐。

(2)由于现在社会的复杂,导致个别领导干部扭曲民族观,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指导,可能在将来会破坏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

1.3民族理论及政策的重要地位

(1)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民族理论及政策是第一个提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的理论学科,它书写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很多纲领、原则和方法。

(2)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2)加强该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各个机关领导干部可以充分理解党和国家的各个民族政策的内容以及实质,让他们理解政策应当如何制定,执行该政策的原因。

二、党校教学活动过程中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现状

对于该门课程,虽然我国开课时间早,办学的规模比较大,但是未能跟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因此我国在党校中的本门课程存在着整体建设的落后问题,造成教学大纲、党校教材、党校教学等以下难题。

(1)民族理论脱离中国当代的状况。

(2)教学大纲出现僵化的缺陷。

(3)课程变得边缘化。

(4)课程地位下滑,导致老师待遇下滑。

(5)我国对于该门科学教学问题的研究及思考的讨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该问题了解不够深入细化,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包括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根据课程的内容,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3.1课程理论性强

该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支撑的必修课程,理论性强。需要在感知逻辑和理性逻辑的相互支撑下进行基础的学习,并且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及各少数民族分布区域的现状及特点,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3.2要求全面性及系统性

由于相关概念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概念的论述一定要完整。才能让学生能够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有个系统的概念及理解方便学生进行记忆。

例如,对于知识点民族的概念,一定要从民族形成的原因、特点、人群共性等多个方面解释。在讲述过程中应当重点说明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也不是永恒存在下去的。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3现实性实践性特点

在课程的讲授中重要事件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历史背景,尽量还原事实。例如,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这一重要事项的论述要从这个定义产生的背景分析切入,要从当时国际、俄国国内、俄国党内的形势,并且要结合当时第二国际和有些国家社会民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纲领等方面去分析和概括,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

四、该课程在党校的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及应用

4.1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实际

在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结合实际,应当关注该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让其做到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宣传,培养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教学素材的提取应当进入家庭,学校,社会各层获取现实资料,整理材料,老师在教学前应当备好课。

4.2教学内容应当丰富多彩

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是党校开设的必修课。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党的实践活动进行,并且遵守我国的基本路线。并且,在党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不到的关注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情况,不断的深挖该门课程的潜力,根据不断出现的新的政策和内容补充并且完善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3教学力量应当不断壮大

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党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壮大教师的队伍,由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特殊性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和对多家党校的调查采访,建议选择教师阵容时应当采取“三三制”的规则:

4.3.1教师的来源三原则

(1)教师来自该党校多年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资深教师。

(2)教师来自上级党校的有扎实学术功底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3)教师来自民族政策的执行者,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理论实践经验,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所学课程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4)师资队伍应当注意老、中、青三个层次任课教师的搭配。

4.4教学理念应当转换

根据国家新课标和教学方针的指导,应当转换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换为主动引导学习,并参与实践[7]。

4.5教学人员地位应当受重视

根据社会现状,本文作者认为通过适当提高党校冷门课程教师的地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党校的管理人员应当切身体会,换位思考,改变工作的作风以及对待冷门教师的态度,树立服务党校的教师的观念。保证教师正当权益的基础上,要做到时时倾听授课教师的呼声,积极的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努力提高党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师的工作归属感和认同感[8]。

4.6教学手段要丰富

综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服务于课堂和学生,以提供技术支撑用来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丰富教学手段有一下方面:

(1)制作、使用和推广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而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而综合运用其他现代教学载体进行教学。比如,在用“卢旺达大屠杀”作为案例来反证“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时候,可以用幻灯机来向学生展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的宣传图片和纪念照片[9]。

党校应当进一步明确开设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有利于实现中国的民族大团结和中国梦。因此本文根据实际现状对在党校教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尹继承.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02.

[2]宝乐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02.

[3]王晓惠.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中民族观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