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治疗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治疗对策分析

景国际刘大伟李敏静于向伟齐冬梅张翠王国利刘君

景国际刘大伟李敏静于向伟齐冬梅张翠王国利刘君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101200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JJ2006-44)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平谷区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15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我院自拟住院病人调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诱发因素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入选调查的7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病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构成比例分别为:26??7%、17??8%、14%;年龄段为40-65岁以及>65岁者,分别占45??1%和56??8%;男:女为1??59:1(P<0??05);农民占61??4%;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劳累、饮食不当、未规律治疗(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其中715例静脉或口服呋噻米,601例服用螺内酯,341例服用地高辛,619服用硝酸酯类药物,398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453例服用ACEI或ARB.结论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65岁以及>65岁者,分别占45??1%和56??8%,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男:女为1??59:1(P<0??05);职业为农民占61??4%,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5),与我国整体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不同.未规律治疗、感染、劳累、饮食不当等是心衰急性加重主要诱因,且患者并未获得系统化治疗,医生应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治疗,并对病人进行饮食、运动、情志、起居等进行全方位指导管理.【关键词】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对策【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57-0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复杂临床症状群,为其发病率高,有临床症状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2007年版中国慢性心衰诊治指南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进展成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A、B、C、D四个阶段,从而提供了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1].慢性心衰高危因素有多种,临床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尚缺乏理想的管理方法,很多患者未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和正确的日常管理,导致临床再住院率高,预后较差.因此,研究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平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住院患者7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的平谷地区2家具有代表性医院715例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NYHA心功能分级均在Ⅲ~Ⅳ住院患者,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于1955年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男439例,女276,男:女为1??59:1(P<0??05);年龄(18??4~93??9)岁,平均(56??7±3??1)岁,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65岁以及>65岁者,分别占45??1%和56??8%;职业为农民占61??4%,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5),心功能Ⅲ32??6%,Ⅳ级67??4%.

1??2调查方法(1)调查表:调查采用与国际标准化方法相一致的调查方案、调查手册及调查表格[2];(2)调查项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吸烟饮酒史、原发病及发病诱因,药物使用情况.心衰病因指引起该患者心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伴发的心血管病,病因包括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扩张型心脏病(扩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其它.诱因指诱发心衰发作加重的因素.治疗药物是指以治疗心衰为目的药物.(3)调查方法.对所有确诊慢性心衰急性加重住院归档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在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患者基本资料情况及其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最后由统计学老师指导完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慢性心力衰竭例数及构成比比较本次研究中,入选调查的7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病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构成比例分别为:26??7%、17??8%、14%(见表1).

2??3入选患者治疗情况本次研究中,入选的7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其中715例静脉或口服呋噻米,601例服用螺内酯,341例服用地高辛,619服用硝酸酯类药物,398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453例服用ACEI或ARB.

3讨论

3??1慢性心衰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患病率高临床症状群.既往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2年心衰的患病率为0??9%.慢性心衰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的最主要原因,65岁以上老年人国外心衰患病率可达6%~10%,我国为1??3%,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O%,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明显高于南方[3].与心衰病死率相对较高,约50%患者在5年内死亡[4].本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65岁以及>65岁者,分别占45??1%和56??8%,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男439例,女276,男:女为1??59:1(P<0??05);职业为农民占61??4%,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5),与我国整体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其可能原因平谷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和生活水平不同,男性吸烟饮酒等等不良生活习惯突出,需要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由此看出,农民医疗水平更应受到关注,加强基层医院在防治心衰中的作用,并适当增加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3??2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冠心病居各种病因之首,其次为高血压病、风湿性心瓣膜病[5].本次入选调查的7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病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构成比例分别为:26??7%、17??8%、14%.主要病因与我国整体情况一致,高血压、冠心病仍是平谷区慢性心衰防治重点.

3??3慢性心衰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常见可能导致心衰恶化的诱因:感染;慢阻肺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贫血;肾功能不全;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缺乏依从性;其他疾病药物影响;心律失常;为控制的高血压;酒精或药物滥用等[6].本调查结果未规律治疗、感染、劳累、饮食不当等是心衰急性加重主要诱因,这说明广大基层医院和医疗单位可为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方位教育及生活指导.3??4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模式已从“钠-水潴留”基础上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传统模式转变成“神经内分泌阻滞提高生存率”的现代模式;螺内酯是继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第三个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药物,类似于“黄金搭档”和“金三角”[6],如无禁忌,应广泛应用.本次入选715例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其中715例静脉或口服呋噻米,601例服用螺内酯,398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453例服用ACEI,规范化治疗仍存在不足.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在基层医院应得到重视,可_______与上级医院联手,发挥专家指导作用.综上所述,平谷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农民为主,显著高于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诱发心衰加重因素与生活起居有关,多数患者未获得规范化治疗.基于这种现状,在基层医院应设立心衰门诊非常必要,因人因地因时对患者进行常年规范化治疗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饮食、运动、起居、情绪全方位管理和指导,防治结合,减缓慢性心衰病的发生及发展[7].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1076~1095[2]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调查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75??[3]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4]JanuzziJLJr??Theroleofnatriureticpeptidetestinginguidingchronicheartfailuremanagement:reviewofavailabledataandrecommendationsforuse??

[ArchCardiovascDis??2012,105(1):40~50??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50~454??[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4,42:98~122[7]景国际,范清燕??在基层设立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门诊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2008,27(7):5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