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医师压力源与焦虑值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临床急诊医师压力源与焦虑值的相关性分析

杨槐松王洋

杨槐松王洋

(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6)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师的压力源与焦虑值相关性。方法:抽取52名急诊医师和医院内科医师6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工作压力源中急诊医师焦虑值高于内科医师,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师的焦虑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其内科医师。

【关键词】临床急诊医师,压力源,焦虑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17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的提升,在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的同时,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承受着超负荷的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面对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内心期望与现实差距的职业压力等,诸多压力因素必然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本文对临床医师的心理焦虑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人们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人们对医疗服务中对临床医师工作的要求逐步增高,因此,需要其正确干预焦虑情绪的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52名急诊医师和内科医师60名为研究对象,在52名急诊医师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6±1.07)岁,在60名内科医师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23—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5±1.04)岁,急诊医师和内科医师在基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及辨证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急诊医师和内科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包括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并将20个项目中的分数加起来,并将得分乘以1.25,取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焦虑状况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格,采用(t)对急诊医师和内科医师的焦虑评分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诊医师焦虑高于内科医师,对比差异均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急诊医师焦虑指数增高,主要原因是因为1.环境。急诊科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疑难病多、危重病例抢救多的科室,也是医院工作中最繁忙、风险最大的科室之一,所以急诊室医护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通常也大于其他科室2.急诊科室病种复杂,具有高强度、高风险,责任大的特征。3、突发事件、危重患者多容易出差错事故4.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患者或家属不理解,容易产生医疗纠纷5、对急诊医师专业素养要求高,要具备全科医师的能力。因为急诊患者往往涉及各个系统的疾病,因此要求急诊医生必须掌握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知识,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和职业敏感性,能第一时间判断出危及患者生命情况,这就要求急诊医生不断地学习,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总之,种种的压力源叠加在一起,使急诊医师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是种极普遍的情绪体验,一般而言,大多数的焦虑是正常的,而一旦焦虑超出一定的度限,就是焦虑症状的表现。焦虑症的形成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压力是产生是焦虑症主要原因。由于医务人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压力源相对的复杂,容易诱发许多心理问题[2-3]。所以积极关注医师的身心健康,及时进行的心理干预,使其心绪平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学会自我调节、疏泄不良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如何处理焦虑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改善临床医师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使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4-5]。

参考文献

[1]邢春凤,黄俊卿,李漫天等.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8):80-82

[2]林美琴,曾长佑,陈洁.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47-150.

[3]马丽丽,赵丽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进展及伦理学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528-531.[4]毛文君,张涛,闵文蛟等.5·12地震后都江堰灾区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四川医学,2011,30(10):1649-1651.

[5]雷秀雯,袁也丰,廖萍等.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