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浅谈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陈书清

陈书清(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65000)

【摘要】针灸作为传统医学充分发挥了它的临床实用价值,针灸学同所有中医学科一样离不开辨证方法,它指导着针灸临床医生。针灸临床,除了辨证方法外,还需辨经,这就是针灸治病独特之处。针灸临床,除了传统的辨证外,还得辨清属哪一条经及其表里属络关系,只有辨证清楚,辨经明确,刺穴有方,才能有效的治疗疾病。

【关键词】针灸;中医;论证;方剂

【Abstvact】acupunctureastraditionalmedicinegivesfullplaytoitsclinicalpracticalvalue,aswithallChinesemedicinedisciplineacupuncturecanitguidesthedialecticalmethod,acupunctureandclinicaldoctors.Acupunctureclinical,besidesthedialecticalmethod,stillneedtocause,thisisbyacupunctureandcureuniqueness.Acupunctureclinical,besidesusingzang-fuorgans,thefourdiagnostic,eightprinciples,etiology,blood,etc,alsohavetoseethe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itslistbywhichadialecticalrelationshipofwinding,onlybyclear,clear,causehole,stabbedcanbetreatedeffectivelyproconsulsdisease.

【Keywords】acupuncture;Chinesemedicine;Argument;prescription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128-01

针灸对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好的疗效。所以临床上要明确辨病、辨经、辨症,对症下针,对病施术、对经选穴才能求准治病,获取最好的疗效。临床上治牙痛选合谷穴,此穴是治疗牙痛的首选穴位,但临床上不是所有的牙痛都能治好,有些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对于这条经穴引起的牙痛效果好。但牙痛的病因很多,如足阳明胃经也能引起,所以,仅仅局限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部位来取穴的话,就显得欠缺。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必须从全盘出发,以求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作者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了解针灸的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腧穴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取穴方法包括远部取穴、近部取穴、随证取穴。

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也是针灸选穴的基本方法,运用非常广泛。例如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

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选取穴位,以腧穴的“近治作用”为依据,应用广泛,例如,鼻部疾病取迎香、巨髎;面瘫取颊车、地仓等。

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以“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为依据。例如咳嗽、咯血为肺系疾病,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太渊、鱼际(本经取穴)等穴位,也可选择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穴配合应用;在临床上有许多全身性病证,如自汗、失眠、昏迷、虚脱等,难以辨位,就必须对病症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根据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穴位进行治疗。如痰多取丰隆穴,效果较好。

在临床应用中,除了以上几种取穴方法外,还要注重穴位的配穴方法。配穴是在选取主穴的基础上,选取2个或2个以上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穴位加以配合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常用的配穴方法有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前后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即选取属于同一条经脉的穴位配合应用,以防治本经及其内脏的病变的方法,如肺病咳嗽,取中府、肺募,同时配合本经的尺泽穴。

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使用的方法,如牙痛取合谷配内庭。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选取腧穴的方法,如肝病可选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配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

同名经配穴法:是以手足同名经穴位相配的方法,如头痛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配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穴。

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外关配临泣,列缺配照海等。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举个常见的例子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枕:主穴:落枕穴、阿是穴

①太阳经病变:配后溪、昆仑、天柱、大杼;

②少阳经病变:配外关、悬钟、翳风、风池;

③其他疗法:耳穴贴压:颈、神门、肩、颈椎、压痛点;皮肤针:风府、哑门、风池、天柱、肩井、肩外俞

参考文献

[1]邱茂良.中国针灸治疗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9.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239页

[3]杨兆民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2页。

[4]ChineseAcupuncture&Moxibustion,Nov.2001,Vol.21No.11670

[5]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