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手卫生的调查分析

余敏杨小兰

余敏杨小兰(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很多,医护人员为病人做诊疗和护理,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而手卫生是最基本、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加强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已为全球所关注。我院制定了手卫生的相关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职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使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室的洗手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有督查记录。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如血透室、新生儿病房、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采取不定期的暗访、考核、总结、反馈。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151-0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相关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督导,采取不定期的暗访,每周二、四上午医护人员在为病人做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每季度总结分析讨论,督促科室医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我院自2008年制定了手卫生的相关制度,临床科室的手卫生设施及用品的配置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快速手消毒液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尤其是2009年通过“二甲”的验收;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如血透室.儿科.感染科.口腔科.胃镜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督导,进行不定期的暗访,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2008年至2010年三年共暗访工作人员489人次,其中:医生184人次,护士228人次.检验人员36人次,放射科人员18人次。卫生员23人次,平均洗手率42.4%。

1手卫生依从性较高的操作有

1.1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后会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1.2脱隔离衣、摘手套后能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1.3住院部医生在最后查完房后能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1.4口腔科医生在接触患者黏膜后能做到一人一洗手。

1.5感染性疾病科医生接触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后能及时洗手。

1.6胃镜室工作人员给病人作胃镜时能戴上一次性手套,且做到了诊疗一病人一更换手套。

1.7儿科护士为暖箱内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做护理前能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儿科病房的走廊上配置了快速消毒液,手足口病等有传染性的患儿都会为其使快速消毒液洗手。

1.8血透室护理人员给患者做血透操作的都会戴一次性手套,且做到了护理一病人一换手套;护士给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换药后会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洗手;卫生员清理医疗废物和清洁床单位都会戴橡胶手套,且做到了一病人一更换;做完血透的病人离开病房时能用床头的快速消毒液洗手。

2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的操作有

2.1接触患者前、穿隔离衣前、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物品前后基本上没洗手。

2.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及伤口也未能洗手(如医生给患者换药前)。

2.3给病人诊疗、护理时未能做到一人一洗手(如医生查房、护士给病人注射、放射科技术员给病人摆位拍片时)。

2.4有的医护人员用戴手套来代替洗手,每接触一例患者时没有及时洗手或换手套(如检验科医务人员给病人抽血时)。

3讨论与改进

3.1进一步加强学习手卫生知识,掌握洗手的五个指征:1)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后;4)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前;5)接触患者周边后。

3.2洗手设施的改善。所有临床科室的治疗室和重点科室都换上了长臂水龙头或脚踏式水龙头。洗手池以及周边的墙壁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刷新。护士的治疗车和医生的工作服口袋里都配有快速消毒液。擦手都使用了一次性卫生抽纸。

3.3严格遵守六步洗手法,不能简化洗手步骤,时间不能少于15秒,尤其是甲缝的清洗(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指甲下区域含有高浓度的细菌,多数是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和真菌等)

3.4改固体肥皂为抗菌皂,保持皂液容器的清洁干燥,防止洗手后干手过程手的再次污染。采用抽巾纸干手,更不能用身上的工作服擦手(洗手的质量与每次洗手的时间、间隔时间、洗手液和擦手洁具的质量密切相关)。

3.5不便用流动水洗手时,一定要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强调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拭;在手部有明显污染时一定使用抗菌皂加流动水洗手。

3.6在临床工作中,同类型无菌操作或侵入性操作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换药、医生给同类病人查体等,两个患者之间易忽略洗手,要提倡随身携带快速手消毒液。

3.7为改变许多科室目前将快速手消毒剂作为摆设的现状,要求手消毒剂在开始使用时在瓶子上注明开启日期,并且每月检查各临床科室快速手消毒剂的消耗量。

3.8正确使用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在脱戴手套后都要洗手,这样医务人员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3.9将手卫生依从性纳入每季度的医院感染质量考核中,将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和科室负责人的绩效工资挂钩。

3.10从患者入院时,护士就对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人员开展手卫生的行为宣教,鼓励他们勤洗手,避免院内感染。。

3.11有些科室对手卫生认识不足,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要做好先锋作用,带头学习,对本科室职工加强手卫生督导、考核。建立必要的洗手管理制度和监测措施。

3.12定期对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尤其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医务人员的手不定期的做细菌培养和监测。

3.13有些医护人员因担心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频繁使用会使手部皮肤老化、粗糙,因而不愿意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要加强学习,改变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控制交叉感染。

提高医务人员洗手频率和合格率的监督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其中强化洗手技术的培训、洗手质量的监测及管理,特别是对医务人员工作中洗手行为的监控、监测与考核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