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评价研究

张昕

张昕(临沂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临沂276002)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37-02

【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颈动脉狭窄病人32例,先对这些患者做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的表现,然后再与病人以前的DSA、MRA及其它多排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全面客观比较了它们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论128层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检查简单安全、快速准确、对患者没有创伤,患者易接受,可显示血管内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的情况,也可同时显示血管壁及血管外的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128层螺旋CT四维重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应用价值

颈部血管狭窄特别是颈动脉狭窄性疾病逐年增多,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临床报告及国际间联合研究机构均提示颈动脉疾病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检查技术方面,DSA价格高,创伤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普通螺旋CT由于受层厚和扫描速度的限制,对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有许多不足,随着多排螺旋CT软件功能的提高,CT重建成像技术应用拓宽了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领域,尤其是西门子公司128排螺旋CT采用磁悬浮机架驱动技术,将扫描速度提高到0.30秒,特别是采用全新的Adaptive4DSpiral(适应性全器官四维螺旋技术),真正完成了连续的大范围扫描。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9-76岁,平均62.5岁。均因头痛、颅脑缺血、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或其他检查而高度怀疑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而行颈动脉128层螺旋CT造影成像检查。

1.2检查方法先将颈动脉狭窄患者做DUS、DSA、MRA以及其它多排CT等检查方法,然后在对这些患者做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的表现,并与DUS、DSA、MRA及其它多排CT检查进行比较。使用西门子公司128层CT螺旋机(S0一rrmtomSen-tionCardiac128),由足侧向头侧螺旋扫描,范围下起主动脉弓,上至鞍上池处,扫描条件为120kV,160mA,层厚4.0imm,球管转速为0.33s/圈。重建层厚1.0mm,层间距0.7mm。先行常规平扫,然后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60mL(碘350mg/mL)。注射速率为4.5mL/s,利用对比剂智能团注跟踪技术,精确控制延迟时间,进行增强扫描。

1.3图像重建方法将原始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后进行图像薄层后处理,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1P)表面遮盖显示(SSD)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其中MIP及VRT应用最广泛。

1.4图像分析:由两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进行阅片,找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以及狭窄的程度,有无软斑块及钙化斑块表现,并与DUS、DSA、MRA及其它多排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优缺点。

2结果

32例患者共检测52支颈动脉,CTA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正常血管16支,狭窄血管38支。颈总动脉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4支,重度狭窄2支,且有2支闭塞;颈内动脉5支轻度狭窄,3支中度狭窄,4支重度狭窄并有3支显示管腔闭塞;3支颈外动脉轻度狭窄并有1支闭塞;其中多处狭窄的有8支。分级标准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分为4级:I级,轻度狭窄(9%~27%);II级,中度狭窄(30%-69%);Ill级,重度狭窄(77%~99%);Ⅳ级,闭塞(100%)。在狭窄血管中,有显示软斑块的22处,其中颈总动脉7处,颈内动脉9处,颈外动脉2处。所得图像并与患者的DUS、DSA、MRA及其它多排CT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全面客观分析了它们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3讨论

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的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国内病理结果亦提示颈内动脉闭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之一,以往检查颈动脉主要依靠DSA、DUS等检查技术,DSA是有创性检查,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通过注射对比剂显示动脉血管,受颈动脉分叉及狭窄部位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相对较小,128层螺旋CT管造影在避免假阳性、准确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较DUS、非增强MRA优越,近年来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非脑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而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提高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的敏感性,它可在提供血管形态学资料的同时清楚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硬化斑块,并通过CT值测量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估。128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高速度、高空间分辨力的最佳组合,尤其是西门子128排螺旋CT采用采用磁悬浮机架驱动技术,将扫描速度提高到0.30秒,特别是采用全新的Adaptive4DSpiral(适应性全器官四维螺旋技术),真正完成了连续的大范围扫描。为颈动脉病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检查手段,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通过各种后处理方法来显示颈动脉有无狭窄,并能显示狭窄部位、长度、程度,还可测量狭窄处管腔直径等。此外,CT血管造影检查除了可以显示对比剂在管腔的变化外,还可以同时提供颈动脉管腔不被强化的组织。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狭窄程度的评价: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分级,CT血管造影图像可以很好地区分重度狭窄和闭塞。与脑血管造影相比,本院收集患者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70%-99%的重度狭窄一经证实,则必须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或内膜剥离术。128层螺旋CT由于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能够辨别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现对比剂在管腔的微小变化,从而判断出发生重度狭窄的部位。此外CTA还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后的随访检查,对术后血管内支架的位置,通畅的的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内粥样斑块的评价:近年来研究表明,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确定性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28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并通过CT值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不稳定的斑块为非均质的斑块,富含脂质及坏死物质,易出血并呈破坏倾向,亦称为“软斑块”,它是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CT值一般为25Hu左右。稳定斑块以纤维化、钙化为主,又称“硬斑块”,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CT值为(51±19)Hu;斑块钙化后形成钙化斑块,CT值为(489±113)Hu。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斑块的性质,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如:狭窄以管壁增厚为主时,可选择血管内治疗方式,而钙化斑块,则应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不仅能准确判断有无颈动脉狭窄,准确显示斑块的成分,还能显示病变的范围、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四维空间关系。为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影像学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