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伴高血压的临床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 2

脑动脉瘤伴高血压的临床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王凤群崔莉郝其勇高维龙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214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伴高血压的临床手术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全身麻醉的方式,A组患者进行静脉泵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B组给予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后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1~T4各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平均动脉指标情况进行对比,两组在T1~T4各时刻点的血氧饱和度指标并未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在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要明显低于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种全身麻醉维持方式都可以辅助顺利完成手术,但是血管活性药物调控血压与吸入麻醉药物调控血压的麻醉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脑动脉瘤;高血压;治疗效果

相关的研究报道[1],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后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现象,影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多种,麻醉方式则是影响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就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手术麻醉处理方式对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4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患者。A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4.3)岁。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12小时之内禁食、禁饮,并于术前给予0.1克苯巴比妥钠、0.5毫克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在手术前一天临睡前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而在手术前12小时给予患者40毫克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芬太尼采用2.5毫克/千克,采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0.15毫克/千克,丙泊酚采用2.5毫克/千克,使用药物后根据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增加丙泊酚用量。采用肌松药物阿曲库铵,待患者完全肌松后进行气管插管,再控制好患者的呼吸频率,将潮气量控制为8~10毫克/千克,呼吸频率控制在9~12次/分钟之间,而血氧饱和度应该控制在30~40毫米汞柱之间。A组患者进行静脉泵注丙泊酚4~6毫克/(千克?时)+泵注瑞芬太尼0.2~0.3毫克/时维持麻醉,B组给予吸入(1.5%~2.5%)七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0.3毫克/时)及丙泊酚4~6毫克/(千克?时)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麻醉前即刻(设为T1)、麻醉后半个小时(设为T2)、手术完成(设为T3)、术后1天(设为T4)等时刻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2],各患者在各时段的凝血指标情况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临床判断的依据。

2结果

两组患者在T1~T4各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平均动脉指标情况进行对比,两组在T1~T4各时刻点的血氧饱和度指标并未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在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要明显低于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3讨论

脑动脉瘤伴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发展效果不断提高,多数在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高,特别是没有实施预防措施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3]。全身麻醉是脑动脉瘤伴高血压疾病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影响,临床上对脑动脉瘤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常采用全身麻醉。

研究显示,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手术后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有所变化。在T1~T4各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麻醉时间延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性质,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情况。实施静脉泵注丙泊酚+静脉泵注瑞芬尼维持麻醉方式,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作用效果略低于B组患者。原因在于通过丙泊酚虽然可以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有利于心排血量的降低,对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降低血压,增加患者机体的血流速度[4],阻碍机体血栓的形成;但是单纯性血压调控的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性不如吸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的平稳性好。吸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以减少相关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两种麻醉维持方式都可以辅助顺利完成手术,但是血管活性药物调控血压与吸入麻醉药物调控血压的麻醉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麻醉效果。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丙泊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这种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于脑动脉瘤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可以保护患者血液,阻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效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利.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血肿的外科治疗及预后[D].山西医科大学,2016.

[2]黄美佳.右美托咪定分别伍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5.

[3]杜士刚.血管内介入栓塞数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14.

[4]韩佩青.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麻醉处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