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浒传》中背叛女性形象及叙事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试论《水浒传》中背叛女性形象及叙事功能

毛金香

毛金香东营职业学院257000

摘要《水浒传》中描写了这样几位女子:她们被人们称作“淫妇”,她们不遵守“三纲五常”,不恪守妇道,最终落得身首异处,遭英雄手刃。千百年来,她们是被人们所唾弃和批判的对象。这类女性形象以潘金莲为代表,此外,还有阎婆惜、潘巧云、贾氏等。这些女性之所以留下了千古骂名,和她们的背叛是分不开的。前人大量的文献资料都指出,这几位女性之所以会出现“红杏出墙”的可耻行为并非偶然,一方面,要归咎于她们自身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也是由复杂的社会、家庭等原因所导致的。

关键词背叛女性婚姻家庭社会环境

一、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不如意

她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不如意,是造成她们背叛家庭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这些女子之所以“红杏出墙”,是因为她们并不能真正的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是被动的嫁给别人,这也为她们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1.潘金莲和武大郎

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是书中的典型,这是不容忽视的。潘金莲本是一个有着良好品性的女子,为什么后来成了被人们指责和唾弃的不守妇道的人呢?除了自身不能安分守己之外,也与武大郎不能满足潘金莲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是相貌上的不般配。潘金莲是一个美貌女子,丈夫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还被清河县人起了一个很形象的浑名——“三寸丁谷树皮”。“‘丁’,古时十七岁以下的男子叫中男,十八岁以上的男子才叫‘丁’。以‘三寸’形容成年人,可见身材极其矮小。又据《本草图经》:谷(榖)树有两种,一种表皮有斑花纹,称为‘斑谷(榖)’。称武大郎为‘谷树皮’,说明他皮肤粗糙,外貌丑陋。这样丑陋矮小的一个人怎么能配得上貌美如花的潘金莲呢?

其次,是性格上的不和谐。潘金莲对武大的不满,表现在她的话语之中,她曾对武松说“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可见她的性格和武大是不和谐的。她和武大吵嘴的时候,也觉得武大郎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听别人的调遣,这也反映出他们思想的不同。而她曾对西门庆说:“拙夫是无用之人,官人休要笑话。”从这些话中都可以看出,潘金莲与武大性格、思想上的差异以及她对武大郎的不满。

最后,是婚姻上的不幸福。他们的婚姻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潘金莲嫁给武大是被迫的,这也为他们的婚姻生活埋下了隐患。而且,武大每天只会卖炊饼,还因为太老实经常会被别人欺负。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日子乏味单调又无趣。直到后来遇到了西门庆,这样的男人自然要比家中那个“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男人强得多,让潘金莲芳心暗许,背叛之事也就此发生。

2.阎婆惜和宋江

阎婆惜与宋江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尽如人意。看起来并没什么联系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他们的悲剧也因此产生。

首先,他们并没有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阎婆惜和父母二人流落在外,靠卖唱度日,在阎婆惜的父亲病死而无力安葬时,宋江出面予以救济,给她的父亲买了一具棺材,又送给她的母亲一锭银子。阎婆惜的母亲为了报答宋江的救助之恩,也希望“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都靠着押司”,便把女儿阎婆惜嫁给了宋江。可见,阎婆惜是被当作答谢的“礼物”送给宋江的。这样看来,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人的结合又是出于阎婆等人的强行撮合,一方面出于感恩,一方面出于济贫,根本没有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

其次,宋江并未把阎婆惜看做真正的妻子。事实上,与阎婆惜成亲,他只是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伙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而且也并未告知他的父亲与兄弟,更不曾有什么正式的婚礼。可见,阎婆惜在宋江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罢了。而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无足轻重,使得阎婆惜对宋江更加冷淡了。

最后,二人分歧明显。我们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和谐。从相貌上,一个如花似玉,一个又黑又矮;从年龄上,一个十八,一个三旬;从身份上,一个正值妙龄活泼天真的少女,一个名闻四海稳重成熟的官吏;从出身上,一个成长在行院里,一个出身孝义门第;从爱情观念上,一个妙龄女郎,希望丈夫常伴,对其温馨体贴;一个英雄好汉,“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半月十日才去一遭。正值妙龄的阎婆惜,自然向往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生活,而她对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婚姻的追求宋江并不能满足。因此,他们夫妇之间的距离自然越来越远,彼此也就越来越冷淡。而恰好在此时,一直跟随在宋江身后的张文远走进了阎婆惜的生活。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张文远又会弹竹品丝,与阎婆惜正好般配。这样的一个男子怎么会不让阎婆惜动心呢。于是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很快便“如胶似漆”

3.潘巧云和杨雄

潘巧云是作为年轻寡妇改嫁给杨雄为妻的,从二人的出身来看,倒是门当户对,一个是行刑刽子手,一个是屠户的女儿。但是,潘巧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我们从她对裴如海的感情可以了解到,她所喜欢的男人应该是温文尔雅,干净利落,会体贴关心人的。然而杨雄却是一个满身刺满花纹的刽子手,这和潘巧云的标准不符。而且婚后杨雄与潘巧云的生活并不幸福,“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每日出来,又只顾承当官府,这些都说明杨雄也是不注重女色的。这难免会造成潘巧云在心理上的极大失落。而与此相对的是,裴如海为了能得到潘巧云,用了两年的时间讨好潘巧云的父亲和她,还曾对她说:“你既有心于我,我身死而无怨。”即使潘巧云再无情,也会被他的真情所感动的,更何况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正缺少这种激情。因此,潘巧云就委身于本应该“四大皆空”的和尚,去寻求自己心灵的依靠及情感的归宿。

综上可以看出,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几位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幸,他们没有共同的性格爱好,没有很好的感情交流,更没有子女作为夫妻感情的纽带,而她们的丈夫对其也缺少真正的关爱和体贴,并没有给她们想要的幸福生活。这些都难免让她们内心积聚起埋怨和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这种情绪积聚的越来越多,需要找个对象发泄,而就在此时,她们分别遇到了能够填补她们感情缺陷和不足的异性,于是“红杏出墙”之事也就此产生。

二、不良之徒的教唆和引诱

不良之徒的教唆和引诱,也是导致她们背叛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三位女性并非都是生性淫荡无耻之人,她们之所以会背叛自己的家庭和丈夫,也是与不良之徒的教唆和引诱密不可分的。

西门庆是典型的好色之徒,家中妻妾成群,依然不满足,到处沾花惹草。为了得到潘金莲,他费尽心机,特意花钱请王婆做媒牵线。王婆以缝制新衣为借口接近潘金莲,对其进行引诱,她的计谋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如果没有她这个“幕后军师”从中指点策划,西门庆就不会有机会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当然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下毒害人之事。西门庆的百般勾引和王婆的不断教唆,使潘金莲踏上背叛之路,而毒害武大的过程与设计也多是按照王婆和西门庆吩咐去做,可以说,西门庆的引诱和王婆的教唆是潘金莲走上悲剧之路的重要原因。

阎婆为了自己的后半生能够过上好生活,亲手将自己的女儿阎婆惜当作“礼物”送给了宋江。只能说,把自己的女儿的终身大事当作日后幸福生活的筹码,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所为。其后因为婚后备受冷落,阎婆惜遇到了张文远。张文远虽然在官职和钱财方面不比宋江,但他在身材外貌、男女关系的处理方面却拥有很强的优势,他“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平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更兼品竹调丝,无有不会。”阎婆惜本来就对宋江不满,当她遇到了这样一个男子,怎么会不为其动心呢?所以说,阎婆惜投入张文远的怀抱,除了张文远的放肆纵情,也跟阎婆的自私势利密不可分。

裴如海虽然是一个吃斋念经的和尚,但是相比杨雄而言,却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例如他与潘巧云有着比较特殊的关系,正如潘巧云所说:“因他师父是家里的门徒,结拜我父做干爷;长奴两岁,因此上叫他做师兄。”这就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潘巧云。而更重要的是,他善于人际交往,尤其善于迎合女性心理,经常用甜言蜜语和小礼物来讨潘巧云的欢心。裴如海为和潘巧云在一起,不惜“下了两年心路”。在裴如海的甜蜜攻势下,潘巧云最终投入其怀抱。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及自身原因

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三位女性的背叛行为还与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关。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作者描写了宋徽宗专程从地道中与名妓李师师幽会的情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作为堂堂一国之君,宋徽宗虽然拥有佳人无数,却仍然暗自出宫与李师师鬼混。这必然导致人们上行下效,使当时社会淫荡享乐之风盛行,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人也不免受其影响。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与她们的内在个性有关。尽管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人并非都是生性淫荡无耻之人,但她们也并不是像林冲妻子那样坚贞不渝、守节不移的女子。她们心底深处还是有着贪图享受和背叛的不安分因素存在的。她们面对觊觎其美色的不良之徒的挑逗和引诱,并没有断然拒绝,而是半推半就、顺水推舟,最终走上背叛丈夫和家庭的不归之路。

背叛女性的塑造同其他未被写为英雄的男性一样,都是为了烘托英雄而存在的。她们被无情地杀戮,被无休止地批判,都是为了证明,英雄是理应被歌颂的。作者写此类背叛女性,在文中担当着多重叙事功能。

一、具有象征作用

《水浒传》中女性背叛家庭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它象征着当时女性地位很低,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对不平世界的反应。水浒英雄正是因为仇视世间不平之事,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才为后人所敬仰,而世间的不平也是作者要着意刻画的。例如文中金翠莲被郑屠以一纸空头典契强买其身,而他的大老婆不容她,还要其典身钱。潘金莲虽是淫妇的代表,但是西门庆却是个市井流氓,害死武大还要用金钱贿赂他人掩盖杀人真相。林冲的妻子,是典型的贤妻,但却遭到高俅父子的陷害和迫害,夫妻分离自缢而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此看来,《水浒传》中女性的背后,其实是男人和官府操控的世界。有些女性红杏出墙,是和不良之徒的教唆分不开的,而这些不良之徒之所以能够如此猖獗,是因为背后有官府为其撑腰,这也正应了当时官府的黑暗,所谓的“官逼民反”也就此产生。

在这一类女性身上,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她们真实而痛苦的感情生活。她们血淋淋的结局,使我们深刻了解到,女性在那样一个时代,即便再苦苦挣扎,也难逃命运的安排。面对不爱的丈夫、枯燥的婚姻,单调的生活,她们想寻求真正的爱情与快乐,由此看来,她们并没有错,错在她们都生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错在当时的社会没能给女性应有的权利。所以,作者写了女性悲惨的境遇,不仅是想描写女性当时地位低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借这些女性来反应这个世界的不平。而正是这个不平的世界才使得英雄们与官府产生矛盾,而走上了反判之路。

二、具有枢纽作用

水浒英雄并不是天生要造反的,大部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水浒传》中的背叛女性,也是造成部分英雄走上梁山的直接原因。鲁智深本是军官,因为听了郑屠强骗金翠莲的事情而打死了郑屠,为了躲避官府的追究,他才不得不走上梁山。武松是阳谷县的都头,但潘金莲伙同奸夫杀死他哥哥武大郎。武松查明事实真相后到县衙告状,但官僚们受西门庆的贿赂,没有给他满意的答复。武松是在正义难伸的时候,才决意自己了结,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再到官府自首,后来也被逼上梁山。而杨雄也是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别人有不当行为,而后残忍地杀害了她,后走上了梁山之路。可以看出,女性毁灭了英雄,同时也成就了英雄。在这里,女性是作为英雄和梁山之间的枢纽而存在的。这些英雄的命运也由此开始出现了转折。可以说,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女性,这些人也不会被迫走上梁山,落草为寇,他们可能会安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女性,这些人可能也不会举起正义之旗,成为被后人赞颂的英雄。

三、具有衬托作用

水浒英雄历来都被认为侠肝义胆,骁勇善战。书中虽充满杀戮,但是英雄们却能一直被读者所喜爱和崇敬,不仅是因为他们与不平的世界作斗争,还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忠义”。被抨击和否定的这些背叛女性,都是为了更明显的烘托男性的英雄气概和侠肝义胆。写潘金莲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勇武正直,写阎婆惜是为了表现宋江的义薄云天,写潘巧云是为了突出石秀的聪明机智。这些女性形象虽然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妇女的悲惨境遇和命运,但是作者并没把她们做为主角来写,她们的出现仅仅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形象。

四、具有连接作用

作者描摹刻画这些女性形象,尤其是以潘金莲为代表的背叛家庭的女性形象,巧妙的把官府、不良之徒以及梁山英雄联系在了一起,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连接作用。可以说,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女性的存在,就不会引出那些不良之徒的出场,而不良之徒的背后,正是当时的官府在为其撑腰,这样也就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环境的黑暗。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女性,当时还没有走上梁山的几位好汉就不会因为犯下杀人之罪而被迫走上梁山,可能也就不会有现在为人们所传诵的英雄。没有背叛,就没有西门庆等恶人,没有恶人,就没有背后的黑恶官府,没有缺乏正义、引发悲愤的官场就没有扯起义旗、挥剑相向的英雄。所以,女性在这里起到了连接作用,巧妙的把全文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女性,不仅仅有着相似的出身,相等的社会地位,比较接近的性格,甚至连生活的历程和生命完结的过程都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作者在刻画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也有着自己巧妙的构思,有着特定的叙事功能。对于女性背叛形象的刻画,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当时女性悲惨的命运,不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和爱情,也反应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为正义之士与官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埋下伏笔,也就此成就了广为人知的水浒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