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男性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136例男性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调查分析

朱建南1李坚2耿德勤3王从杰1

朱建南1李坚2耿德勤3王从杰1

(1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001)

(2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二院江苏淮安223001)

(3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重性精神病房收治的1871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136例,该病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相关,抗抑郁剂治疗有效。结论:文化程度高、未婚、有稳定职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分裂症后抑郁的机率大,精神分裂后抑郁的发生与心理反应相关,抑郁症状有别于抑郁症,小剂量抗抑郁剂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男性精神病人;抗抑郁剂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44-02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136malepost-schizophrenicdepressionpatients

ZhuJiannan;LiJian,WangCongjie,GengDeqi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featuresofschizophreniapatientswithdepressionandprovidethestrategiesforth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thedisease.MethodsAretrospectivestudywasconductedin1871malementalpatientshospitalizedintheseverementalwardsinourhospitalfromJune2013toJune2015,andthestatisticswereanalysed.ResultsTotally,136maleschizophreniapatientswithdepressionwerestudied,andtheincidenceofthediseaseisassociatedwiththeeducation,occupation,maritalstatusandotherrelatedfactors.Meanwhile,anti-depressiontherapyiseffectivetothedisease.ConclusionMaleschizophreniapatientswithahighlevelofeducation,anunmarriedstatusandastableoccupationhaveahighrisktosufferdepression.Andtheincidenceofdepressionoccurredaftertheschizophreniaislinkedwiththepsychicreactionofthepatients.Low-dose-antidepressanttreatmentappearstohaveasatisfactoryefficacy.

【Keywords】Post-schizophrenicdepression;Malementalpatients;Anti-depressantdrugs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我国精神病的患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精神分裂症是住院精神病中比例最高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突出问题,其发生率不确切,据估计大约25%左右,文献中7%~70%均有报道[2]。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发生分裂症后抑郁的几率及危害有别于女性患者。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相关因素及干预手段的研究对该病的早期干预及正确有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871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进行筛查,共发现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136例,将这些病例列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入院病人均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主治医师确诊,诊断符合ICD-10诊断标准,入院后详细询问其一般资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定抑郁症状,并统计当时抑郁症状及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使用抗抑郁剂治疗二、四、六周时采用HAMD24评定抑郁症状及疗效。

1.3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年龄:20岁以下3例(2.2%),20~29岁47例(34.6%),29~39岁59例(43.4%),39~49岁23例(16.9%),49岁以上4岁(2.9%)。婚姻:未婚71例(52.2%),已婚52例(38.3%),离异10例(7.8%),丧偶3例(2.2%)。

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11例(8.1%),中学17例(12.6%),高中45例(32.8%)大专及以上63例(46.5%)。籍贯属地:城镇85例(62.5%),农村51(例37.5%)。性格特征:内向112例(82.3%),中性8例(5.9%),外向16例(11.8%)。家族史:阳性25例(18.4%),阴性111例(81.6%)。

2.2精神疾病患者的职业分布

学生23例(16.9%),农民18例(13.2%),工人35例(25.8%),干部44例(32.4%),退休4例(2.9%),无业12例(8.8%)。

2.3主要抑郁症状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8例,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6例,自我评价过低57例,失眠、早醒、睡眠障碍18例,食欲等本能障碍26例,过度关心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及病性的变化62例,悲观、无助、被歧视感58例,存在消极言行32例,其中自杀观念29例、有自杀行为3例。

2.4当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

利培酮52例,奥氮平43例,舒必利12例,喹硫平23例,氯氮平18例,奋乃静7例,氯丙嗪5例,阿立哌唑16例。

2.5抗抑郁药使用情况及HAMD评分

氟西汀28例(20~40mg/d),西酞普兰20例(20~40mg/d),帕罗西汀37例(20~40mg/d),舍曲林6例(50~100mg/d)、文拉法新41例(75~150mg/d)、米氮平4例(15~30mg/d)。首次HAMD总分<35分109例(80.1%)≥35分27例(19.9%),HAMD评分23.33±3.66,治疗二周13.26±3.74治疗四周9.50士6.35治疗六周8.80±6.38。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在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的抑郁症状,且抑郁症状持续≥2周[3]。近年来对其发病率,有关因素,治疗等方面常有报导[4、5]。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报道的有三种,包括疾病本身的抑郁成份、神经阻滞剂导致的抑郁及症状控制后的心理反应三方面。如果抑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组成部分,那么此类伴随症状应随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而缓解,但临床上出现抑郁症状时常是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而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已消失时,梁绍材等[6]也认为分裂症症状仍然存在时,抑郁症状的发生也较少,而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减轻,抑郁症状的出现也相对增多,故该类成因不太可能;有报道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或常用的辅助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尤以丁酰苯类、酚噻嗪类为甚,但关系尚未阐明,本研究显示136例患者中抗精神病药物比例较高的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丁酰苯类、酚噻嗪类只占17.7%,故不支持该推论。最为大家所公认的看法是,与病人在精神分裂症症状控制后出现的心理反应相关,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文化程度中高中以上学历占大部分,职业以有工作及学生居多,抑郁症状中悲观、无助、被歧视感、过度关心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及病性的变化及自我评价过低占比例较高,考虑该类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份、职业、前途、家庭负担等,出现明显的病耻感,故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而这些担心和压力与平时社会中男性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相一致,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或偏小的没有职业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患者,他们没有以上的担心,故出现抑郁的机率小得多,李春山等[7]报道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与抑郁成正相关,以上可以证明精神分裂后抑郁与心理反应相关。

本调查还显示该类患者抑郁症状较轻,HAMD总分<35分占80.1%,使用抗抑郁剂时剂量较小,且治疗二周后明显有效,六周后抑郁症状基本能消失,按我国现行的4级评定标准评分: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4%为显著有效、25%~49%为好转,<25%为无效,临床治愈率52.13%、显著有效率26.34%,以上结果有别于单纯的抑郁症患者足剂量足疗程之说,也说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可能为继发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高[8]、未婚、有稳定职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分裂症后抑郁的机率越大,精神分裂后抑郁的发生与心理反应相关,对该类患者我们应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别于抑郁症,及时的小剂量抗抑郁剂治疗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周珍.肇事肇祸女性精神病人82例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456-1457

[2]刘学军,郭田生.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3):129-131.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

[4]齐小强.精神分裂症抑郁[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15-171.

[5]李雅君。精神分裂症后抑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395-3961.

[6]梁绍材,余国汉,张椿苹等,住院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7):389-417.

[7]李春山、唐平、皇甫桦彦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156-1157.

[8]刘联琦,周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