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的疗效分析

/ 2

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的疗效分析

刘侃

刘侃(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心理科114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243-02

医学上一般将45~55岁这个年龄阶段称之为更年期。更年期是妇女从性成熟(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大多数妇女都能逐渐适应这一生理过程,不需特殊处理,约25%妇女症状较重,存在中度或严重情绪障碍,需要进行治疗[1]。本文用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米氮平、文拉法辛),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样本来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住院或心理门诊连续治疗的更年期妇女。入组标准:(1)年龄:45~55岁;(2)基线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2]评分>17;(3)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2]>14。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疾病,物质依赖;(2)有严重自杀倾向;(3)药物过敏;(4)既往抑郁病史、家族情感障碍;(5)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有明显异常。共入组32例,随机分为米氮平组16例,平均年龄(49.6±3.8)岁,平均病程(6.3±3.6)月;文拉法辛组16例,平均年龄(49.2±4.6)岁,平均病程(6.7±4.2)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基线HAMD17、基线HAMA14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米氮平组起始剂量15mg/d,治疗剂量范围30~45mg/d晚顿服;文拉法辛组起始剂量75mg/d治疗剂量范围150mg/d~225mg/d早晚服用,研究期间禁止使用除苯二氮以外的其他药物,开放治疗6周。

1.3疗效评定疗效指标采用HAMD17和HAMA14进行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各评定一次。按HAMD17和HAMA14总分和减分率来衡量临床疗效,HAMD17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4安全性: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3]评定其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疗效分析不计脱落病例,安全性评定分析包括脱落病例。

2结果

2.1米氮平组完成16例,无脱落;文拉法辛组完成15例,脱落1例(因不良反应)。实际完成研究的患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疗效的比较米氮平组:痊愈4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2例,无效3例,显效率:(痊愈+显进)为68.8%(11/16);文拉法辛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2例,无效3例,显效率:66.7%(10/1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米氮平与文拉法辛疗效相当。

2.3两组治疗前后HAMD17和HAMA14评分比较(见表1),可见治疗6周末,两组HAMD17和HAMA14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起效较快,均在治疗第1周有下降(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间HAMD17和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17、HAMA14时点评分比较(x-±s)

注:两组间同期比较P<0.05;治疗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

2.4不良反应米氮平组有25%(4/16)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头晕4例,嗜睡乏力4例,食欲增加、体重增加3例,口干2例,便秘1例。文拉法辛组为31%(5/16):恶心5例,头晕4例,失眠3例,口干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激越1例。文拉法辛组1例因激越退出。其它随用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渐消失。两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干、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

3.讨论

更年期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是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共存,而且相当一部分病人睡眠障碍突出[4]。米氮平和文拉法辛都是具有5-HT和NE双重作用机制的不同类型的新型抗抑郁药,都能快速、有效的改善更年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文拉法辛组中1例因激越副反应而脱落,考虑与文拉法辛具有拟5-HT能作用,激动5-HT1A受体抗焦虑,激动5-HT2A受体可能导致焦虑,具体抗焦虑还是导致焦虑取决于病人对哪个受体更敏感[5]有关。米氮平增加5-HT释放,又阻断5-HT2和5-HT3受体,只激动5-HT1A受体发挥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同时避免了激动5-HT2和5-HT3受体所引起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并改善睡眠,患者的耐受性可能更好。

综上所述,米氮平和文拉法辛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疗效肯定,且起效迅速,耐受性好,比较而言,米氮平具有用药方便,副反应轻,更易耐受的优点。本研究样本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52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7:220-223.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0-154.

[4]徐英,吴彩云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妇女更年期情绪障碍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37-39.

[5]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