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医护关系现状促进医护和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分析医护关系现状促进医护和谐

宋双1孟庆臻2姜晓3

宋双1孟庆臻2姜晓3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64100)

(2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械科261011;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50033)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94-03

【摘要】本文就医护关系的现状及导致该现状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并就改善医护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医护关系和谐,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医护关系现状原因对策

医生和护士是医院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医护关系是由于医生护士的职业属性不同,在医疗活动中建立起的一种职业行为关系。医护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为基本的行为关系人(关系要素),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1]。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既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和医德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完成医疗过程,解除病人疾患,促进病人康复的保证。维护和改善医护关系、促进医护关系的持续改进,是预防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健康医院的重要前提[2,3]。

1医护关系现状

1.1在急性病以及普通性疾病方面,往往存在着“重医轻护”现象。国内民众“重医轻护”观念根深蒂固,医疗机构中有此现象不乏其人。普遍认为,医生的主要职责是诊断和制定诊疗计划,护士根据医嘱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形成了医生作诊断开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主导从属关系[4,5]。

1.2在大量慢性病和老年病方面,护理工作越来越引起重视[6]。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需要护理人员长期提供照顾和心理支持。一定意义上,护理甚至起着比医疗更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对社区卫生保健的重视,社区护理人才供不应求,护理工作在其康复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平等和协作的医护关系才是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

2相关原因

2.1“重医轻护”观念是影响医护关系的根本

“重医轻护”,这一观点是在“以疾病为中心”对医学服务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疾病就是不健康,患者就医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疾病。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一度形成护士处于临床附属地位;产生了一系列错误的管理体制,出现医护人员职业定位偏差及社会偏见等。

2.1.1管理体制方面

首先,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着医护待遇不平等的现象,护士的奖金及福利待遇都低于医生,导致护士工作热情不高,对医生有敌视。其次,许多医院追求名医、名刀,护理工作没有给予应有重视,以护工取代护士,以招聘低学历临床护士方法降低人力成本来提高医生待遇。造成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的现象。再次,医院对护士在科研、继续教育方面给与的鼓励程度也普遍低于医生[7,8],大多数临床医院都没有专项的护理科研经费。另外,医院管理者对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不予重视,没有在制度上创造平台加强医护的交流与合作[1,9],某些医院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让护理人员为其他人员让路,不但要为医药技人员让路,还要为行政后勤人员让路;某些医院,医生和护士单独交班,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医护关系的健康发展。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对于相同职称、相同学历的医生和护士,国家还给予护士多10%的津贴,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护士工作的重视。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体制所致的护士的不公平行为正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曲解。

2.1.2医护双方的职业定位偏差

近年来护理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护理理论在不断完善,技术在不断革新,护理工作的科学程度和精细程度已迅速提高,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医生对护理专业本身及其发展不予了解和重视,还认为医护工作模式是“医生占主导,护士是从属”。医生的职责是诊断疾病,下医嘱,而护士只是简单的执行医嘱[10,11]。另外,限于我国国情,医生职责还不明确。如国内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健康宣教、保健和康复等应该由护士完成的工作目前还是医生担当;如病人的护理级别,不是由护士决定,反而是医生作医嘱下给护士。还有褥疮的处理,是典型的护理学问题,但任何用药,也要由医生下医嘱。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护士,不能主动关注学习护理新理论,新技术,仅注重执行医嘱,完成打针、发药的工作,忽视了主动观察病情变化,巡视病房和基础护理等工作;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了对患者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完全付诸行动,落实到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本身不积极改变护理专业的形象,就很难得到医生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8]。

2.1.3社会存在偏见

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早期的护理来源于对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式照顾,缺乏知识和有关设备,属于服务性质;当时的护士的培养也是以师带徒式的经验传授为主,护士的整体学历相对于医生而言偏低。导致其社会地位偏低。另外,由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观念的影响和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重治轻防”,疾病有了症状才去治疗。从而,认为医疗服务的过程就是缓解和消除症状的过程,也是医生诊治开医嘱,护士简单执行医嘱的过程,否认护理工作有独立性。

2.1.4高层次护理人员流失

除了上述管理体制、社会偏见等原因导致护士劳动强度大、报酬低,晋升机会少。另外,中国至今不能形成护理人员分级上岗的工作模式,护理学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所作的工作和中专生完全一样,每天忙碌于执行医嘱,独立的护理工作很难开展,极大挫伤了高学历人员工作积极性。据统计我国护士每年以20%的比率流失,其中大部分是高学历护士。出国、院内医技性工作、办公室秘书、大公司销售员等成了主要流失的目标。高层次护理人才的丢失,造成行业内先进技术力量的流失,也给年轻护士产生了不良的影响[7]。

2.2医护双方合作不良是医护关系恶化的催化剂

2.2.1沟通不及时,缺乏沟通技巧,

由于工作繁忙,医护双方有时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而且,双方关注的侧重点又不同,就会疏忽相互沟通,护士观察到病情变化时会忽视向医生及时反映。另外,医护双方进行沟通的时候,缺乏沟通技巧[9],不注意语气和表达方式,如,在患者面前指责对方的不是,就会使对方的自尊受损,不良沟通造成双方潜在的对抗性,医护双方互相防范,又可能引发激烈的冲突。

2.2.2长期心理应激引发不良情绪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双方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对医生而言,不仅要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疗,还要帮助病人解决某些心理和社会问题,一旦出现差错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医生工作中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处于应激状态[12]。对护士而言,护理工作集体力、与脑力与一体,长期翻班,编制紧缩,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长年累月身心疲惫[13]。双方的心理应激一旦超过他们的心理忍受阈限,就会产生愤怒、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而对医护关系产生不良影响[14]。

2.3忽视职业年龄对医护关系的影响

研究表明,医生随着职业年龄的增加,对医护合作越来越积极;而护士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对医护合作的态度呈消极态度。其原因是,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医生对护士角色和地位越来越理解和认同;而对护士而言,她们对医护合作积极的态度长期得不到医生的重视和呼应而变得越来越消极[15]。出现老护士看不起年轻医生的现象。因此,医生应主动了解和认同护士职业,承认医护双方是互补合作的关系,尊重护理事业,与护士积极交流合作,这样才能使医护合作更顺利,医护关系更和谐。

3创建和谐医护关系的思考

首先,转变医疗观念是关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早在八十年代就被提出,医学服务不仅要诊治疾病,还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社会帮助。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独立,并不断发展的专业。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分属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就专业角度而言,他们是平等的,管理学的研究已一致认为医护关系是一种既有专业分工[16],又相互协作的平等关系。只有转变医疗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医护关系。医疗管理部门要首先从经济上给予护理工作支持,奖金、其他福利以及科研支持要合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8];并从制度上创造医护合作交流的平台。医护双方要正确把握双方职责,相互尊重,及时沟通交流[17],掌握一定沟通技巧,以促进双方充分合作。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防止高层次护理人才的流失,有利于稳固护理专业,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

其次,要认识到医护双方各有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和业务优势,故医护关系的背后就是诊断、治疗与护理的学科合作。一个病人的就诊、治疗、康复的过程,就是医护双方的一种合作的过程,两者在学术上有着相互平等的关系,医护之间只是职责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孰重孰轻之别。但在医疗过程中,医护存在着交替变换的主从关系。据有关资料记载,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一般需要19个环节,其中诊断、拟定治疗方案、综合分析病例等4个环节由医生独自完成,其余15个环节都离不开护士的劳动。特别是在病情变化、拟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搜集整理临床资料、解除病人痛苦方面,护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站在为医学事业负责,向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高度,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起医护双方的相互平等、在不同环节有主有从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目前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随着健康观的转变,护理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将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一切将逐步改变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医生的附属”的形象。只有摒弃“重医轻护”的观念,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谐的医护关系,并保证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需要医疗机构,医护双方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翠,祝嘉.妇产科医院医护关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7):344-345.

[2]张治祥,杨陪君,夏清轻.规范医护合作减少医疗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4):23,33.

[3]李莉.加强医护协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实施[J].淮海医药,2003,21(2):159.

[4]杨晓霞,曹国敏.对医护关系现状的几点思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16(2):126-127.

[5]KroqstadU,HofossD,HjortdahlP.Doctorandnurseperceptionofinter-professionalco-operationinhospitals[J].Internationaljournalforqualityinhealthcare,2004,16(6):491-497.

[6]巩玉秀.我国护理工作改革的任务[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8-10.

[7]张秀荣,孙淑荣.基层医院重医轻护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380.

[8]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50-451.

[9]崔焕贞,张惠云,毕文香.医护协作的几点做法与体会[J].山东医药,2002,42(27):25.

[10]陈玉芝,颜军.加强医护沟通协调护患关系[J].齐鲁护理杂志,2003,9(3):235.

[11]熊真真,袁丽.医疗人际关系中新型医护关系的建立[J].护理学杂志,2005,20(15):78-80.

[12]邹文君,朱丽莎.从医生心理看医院对病人的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2006,27(5):54-55.

[13]杨桂涛,贺晓生.现代医院人文关怀缺失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25(5):41-42.

[14]穆燕红,张静,张晶.影响医护关系心理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48-49.

[15]RothsteinWG,HannumS.Professionandgenderinrelationshipsbetweenadvancednurseandphysicians[J].Journalofprofessionalnursing,2007,l23(4):235-240.

[16]谢华丽,张军,张连荣等.关于建立良好医护关系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3:64.

[17]彭桂仙.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加强医护配合的做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