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中的学习方式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论新课改中的学习方式变革

郭李永

关键词:学习质量;学习方式;开放式教学

作者简介:郭李永,任教于广西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

我国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以上这个观点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一、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可见现代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具体地说,现代学习方式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五个基本特征。

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再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为止。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所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

听新课改实验区的教师上课,笔者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所讲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回去记忆。相反,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善于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使自己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传达出的信息是:

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很多时候事实都证明了:如果我们认为学生行,学生就真的行。

独特性表现为学生个体差异。比如,对于同时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曾有人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杰出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几乎每个教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教那些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学生比教那些吊儿郎当不把学习当回事的学生要容易出成绩。

虽然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教师在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激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天生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才能实现因材施教。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突出的特征了,它要求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直接体验学习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学习内容与经历,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将学习上升为一种很具个性化和人文精神的活动。

二、学习方式转变适于新课程的开放式教学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几种或是十几种形式和内容;一个题目,可以有无数种回答等等。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少见的,这种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会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那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而推出来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键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有人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即使是开放式的课堂学习也会有的放矢。

三、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乃至生活、生命的质量

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人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教学关注的正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作为教师我们该深思,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能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因为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对他的学习质量乃至生活、生命的质量有更深刻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亲身体验。由此,实现各种学习方式的“课堂”已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还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成功的喜悦也可能有遇到挫折与失败的沮丧,还可能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毕竟亲身经历过。有了亲身的体验,于是,有了认知过程,于是,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于是,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才可能有进一步发展。

比如,化学课里的环保教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告诉学生首先应该珍惜环境,珍惜环境其实就是珍爱人类自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和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去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去领悟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环保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环保的意识和习惯。

现代学习方式还让学生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和关爱生命: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和优点与弱点。“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具有感恩心理。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人有爱心,使学生在帮助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比如合作学习中的平等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走近我们,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我们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以及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有了相互的理解学生才能更理智的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出色的教师往往拥有与学生交往的良好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乐于帮助学生,也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笔者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这一点对教师很重要。所谓教书育人,教师所做的事除了教学外,没有什么比帮助学生相信自己和认识自己更有意义了。以上所有的这些,都是新课程中现代学习方式带来的最佳学习质量,这些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

邮政编码:5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