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腹主动脉瘤并双下肢静脉栓塞双肾动脉栓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1例腹主动脉瘤并双下肢静脉栓塞双肾动脉栓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晋黎蕊

晋黎蕊(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宁洱665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4-0155-01

【摘要】报道1例男性腹主动脉瘤并双下肢静脉栓塞双肾动脉栓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护理

2009年5月,我院收治1例腹主动脉瘤并双下肢静脉栓塞双肾动脉栓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70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180/12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5年前患过脑梗塞已治愈。入院前4天早晨起来解小便时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后逐渐出现肿胀。伴无尿2天。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重病容,被动体位,左脐旁可触及7cm×4cm囊性包块,边界不清,无触压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高度肿胀,触痛明显,不能自主运动,经实验室检查、凝血实验、免疫检验、CT检查提示为腹主动脉瘤并下肢动脉阻塞、双侧肾动脉栓塞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1.2治疗和转归

入院后给左侧颈内深静脉穿刺置入双腔管行血液透析,抗凝、脱水、持续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活血化瘀、扩血管、降血压、护肾、支持、对症等治疗,在第二次血液透析中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漓,呼之不应,心跳骤停,血压80/45mmHg,加大吸氧4L/min,胸外心脏按压,停脱水。立即给50%葡萄糖80ml静脉推注、盐酸肾上腺素1mg加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后意识逐渐恢复、呼之能应、心跳恢复、心率150次/分、血压95/60mmHg,给提前下机,下机时静注鱼精蛋白25mg,抗肝素作用,患者15天无尿,16天开始尿量增至300ml/日,住院治疗两个月,多次复查肾功、B超均正常,治疗三个月后临治愈出院。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日常护理病室宜安静、舒适、整洁、安全,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净化空气,尽量做到1人1间,避免交叉感染,周边噪音应低于35~40分贝,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为50%~60%。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利于病情恢复,同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护理操作,减少干扰。

2.1.2严防上呼吸道感染由于急性肾衰患者极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常使本病加重,护理上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禁止患者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2.1.3口腔护理由于大量肌酐、尿素氮聚积于消化道内,部分由唾液腺排出后,经口腔内细菌分解产生的氨刺激口腔黏膜,引起溃疡性口腔炎。护理上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与刷牙方法。

2.1.4皮肤护理急性肾衰患者大多数手足部皮肤有水肿,极易出现皮肤感染。故急性肾衰患者应每日用温清水洗澡或擦浴,保持皮肤清爽,同时做到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尤应注意患者皮肤有无发生压疮。

2.2主要症状护理

2.2.1水肿水肿是急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水肿皮肤易发生破损,尤其会阴部易破溃而引发湿疮,故对有水肿的病人要做到勤清洗,勤观察皮肤情况。出现水肿及时处理。另外,每日控制进水量并准确记录。

2.2.2呕吐出现呕吐时对症处理,如指压内关。

2.2.3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变化,严重酸中毒时呼吸深、大、慢,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2.2.4昏迷注意安全,必要时加床挡。

2.3饮食护理

2.3.1急性肾衰竭患者如合并有水肿和高血压,均应低盐(<3g/d)饮食,水肿较重尿少者,应限制水的入量及高钾食品。

2.3.2急性肾衰竭患者在未透析之前,应给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根据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合理调整。

2.3.3高热量的摄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供给人体足够的热量,食物应富含维生素B、C、叶酸。

2.3.4急性肾衰竭病人常有高磷、低钙血症,易导致肾性骨病,应采取限磷饮食和使用肠道磷结合剂。还应补充钙剂。

2.3.5已经行透析的CRF患者,则不需严格限制饮食,但应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2.4心理护理

急性肾衰患者所遇到的最重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症、不合作行为以及在职业与康复方面的困难。为预防可能发生的心理学问题,可采取许多措施:首先,选用最适合该患者个性与生活状况的肾透析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的心情,做不同的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讲解疾病的起因、发展、转归、治疗经过以及所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使其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患者病情的发展、病程的长短、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去护理患者,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和治疗环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