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1例报告

/ 1

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1例报告

陈志君王清红钱斌汤炎炎丘军卢少蓉

陈志君王清红钱斌汤炎炎丘军卢少蓉(上海中冶医院内科200941)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351-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主因“头晕、嗜睡5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5天前于过度劳累后出现头晕、嗜睡,每天睡眠在12小时以上,伴记忆力显著减退,活动动作及言语迟缓,伴有大、小便失禁,口角歪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90mmHg,服用兰迪治疗,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史3年,自服偏方治疗,血糖未监测。查体:P80次/分,BP168/94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扶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迟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0c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斜,伸舌略右偏。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侧肢体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右侧放射冠区低密度灶,左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低密度灶”。血糖:23.2mmol/L。治疗:在降压、降糖基础上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奥扎格雷、拜阿司匹林)、改善脑细胞代谢(纳洛酮、吡拉西坦)及活血化瘀(丹参酮、银杏达莫)等基础上予以体外反搏治疗。设备采用江西杰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ECPComfortGP-2000体外反搏装置。治疗第1周后头晕、嗜睡明显好转;2周后动作迟缓明显好转;4周后记忆力明显好转。连续体外反搏治疗7周(累积35小时),头晕、嗜睡、反应迟缓及记忆力下降完全恢复正常。

2讨论

体外反搏(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通过对人体外部搏动施压,促进循环从而辅助衰竭心脏的无创性物理治疗装置[1]。其原理是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下半身进行无创性序贯加压,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使机体的整个循环系统形成搏动性的高灌注压力,增加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舒张期血液灌流。ECP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治疗。国内也用于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等[2]。梁小明[3]等介绍体外反搏对脑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归纳为:①直接增加颈总动脉灌注压和血流量。②由于改善心脏功能,使心排出量明显增加,脑血流量也相应增加。③脑血管侧枝和吻合支开放,使脑血管总面积增加,脑血流量也增加。近20年来,体外反搏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不少医院已将体外反搏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方法之一[4]。本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和血糖控制欠佳,出现头晕、嗜睡,每天睡眠在12小时以上,伴记忆力显著减退,活动动作及言语迟缓,伴有大、小便失禁,口角歪斜。结合头颅CT检查示“右侧放射冠区低密度灶、左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低密度灶”,脑梗死诊断明确。考虑到该患者起病年龄轻,症状重,严重丧失劳动能力,为了加强疗效,我们在积极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奥扎格雷、拜阿司匹林)、改善脑细胞代谢(纳洛酮、吡拉西坦)及活血化瘀(丹参酮、银杏达莫)等基础上予以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连续60分钟,共进行35小时,临床症状明显恢复至正常范围。临床实践进一步说明体外反搏对动脉硬化及其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振声.体外反搏走向世界[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3):227-228.

[2]蔡大卫.体外反搏.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0-174.

[3]梁小明,陆毓华,李振强等.体外反搏与体外反搏装置.广东:广州出版社,2006,18-19.

[4]蔡大卫.体外反搏.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