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作用研究

常玉倩

常玉倩(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及脑梗死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以心理干预和电子生物反馈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子生物反馈和心理干预能显着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能有效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065-01

脑梗死后抑郁症是脑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脑梗死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报道[1]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5%-60%。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逐渐增加,本研究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后,观察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的变化,以期为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实施提供客观依据。

1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干预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60~83岁,平均(73.2±11.8)岁,病程(9.36±4.61)个月;对照组49例:男24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75.3±12.7)岁,病程(9.87±5.6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NDS评分及HAMD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入选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经临床及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2)临床类型为完全性卒中;(3)首次发病、意识清楚、无理解障碍、病程在1个月内;(4)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前17项)评分≥17分;(6)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糖尿病史。

1.3排除标准(1)昏迷患者;(2)血管性痴呆;(3)严重肝、肾、心脏功能衰竭及青光眼患者;(4)有精神病史者。

1.4研究方法

1.4.1护理干预全部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均进行脱水、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并每天早餐后1h给予口服氟西汀胶囊20mg/d。常规护理按照要求进行定时服药、饮食调护、康复锻炼等指导。

(1)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支持关心病人,避免减少病人的心理应激,针对住院期间的一些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心理疏导:认真地倾听患者的苦诉、宽慰病人,耐心地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与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本疾病的认识,消除各种顾虑和悲观情绪,克服自卑感。对于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反复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康复指导:为瘫痪而卧床者定时翻身扣背和变换体位,并对患病的肢体进行按摩;协助患者在室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对症状改善者及时鼓励。

(4)家庭支持:帮助患者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要求患者家属体贴和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缓解其压力。

上述方法每周做3次,坚持治疗8周。

1.4.2评定方法由固定的责任护士对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第八周进行评分,每份调查问卷由患者独立或家属帮助共同完成:(1)HAMD、NDS评分标准同前。(2)计算HAMD减分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HAMD减分率≥75%为治愈,25%~75%之间为好转,<25%为无效。

2讨论

脑梗死后抑郁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特别是患者本人,认为疾病的后遗症会给家人带来负担,对生活丧失信心,出现情绪低落、厌世、睡眠障碍、兴趣丧失、不愿配合治疗等,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人们只重视躯体治疗而忽视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着相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治疗,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由此导致脑梗死的再次复发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一方面,脑梗死后抑郁往往导致患者主动康复的意识明显降低,甚至拒绝服用常规药物治疗。因此,脑梗死后抑郁不仅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干预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明显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以及主动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原理是将两个电极放置在患者的额头部,随着肌肉的放松和收缩,产生不同强度的皮温变化,可转化成患者可察觉的听觉和视觉信号,将生理、心理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反馈给患者,调整机体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心理疗法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除HADM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外,其他两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心理疗法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兰月,徐光青,胡昔权,等.初发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0):2768~2771.

[2]中华神经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4):376~381.

[3]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426.

[4]尤红,张棒娃.电子生物反馈对酒依赖患者焦虑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8,3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