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预防措施

陈文圣袁伟萍

陈文圣袁伟萍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R19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85-001

职业暴露是医疗操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医院工作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环境中,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人群。

如何对职业暴露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处理,现就我院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危险因素

1.1环境因素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病种繁杂,医务人员频繁的接触患者,就不可避免的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随着HIV阳性患者的不断增多,加大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2手卫生依从性低洗手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部分医务人员对洗手认识不够,认为院内感染与洗手关系不大;也有些医务人员认为洗手使皮肤变得粗糙、干裂,影响手的美观,因而不能规范洗手;冬天寒冷,水温很低,又无热水,致洗手的次数明显减少。经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只有52%,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发生机率。

3锐器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医疗废物等,如给HIV、HBV、HCV患者手术或拔针时不慎被针头刺破手指;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被锐器刺伤皮肤,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溅入工作人员的手、眼、鼻、口中等。

4保洁员安全意识淡薄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所有从事医院保洁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实施岗前培训方能上岗。但在实际工作中,保洁公司人员不能相对固定,流动性较大,岗前培训不能落到实处,少数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防护措施不到位。

2预防措施

1.1加强员工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并实施员工职业安全制度及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加强培训和宣传,分期、分批、分类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报告流程。

1.2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在操作时注意防止手套损坏;当病人血液、体液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穿防护衣,戴眼罩、口罩,以防止被污染。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仪器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用于下一个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1.3避免发生锐器伤在有其他安全有效的设备可选择时尽量避免使用锐器,禁止用手重新盖帽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持针具等锐器随意走动,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或已开封的针头,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锐器盒中,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发生锐器伤后应及时报告,确保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

1.4加强手卫生教育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应熟悉手卫生的基本概念,根据操作情况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洗手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使用皂液及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提倡使用纸巾干手。

3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充分冲洗受伤处,如有伤口,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将损伤处的血液挤出,再用流动水充分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进行包扎;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发生暴露后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确定和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