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

朱晓丹

朱晓丹(辽宁中医药大学110032)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63-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至截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可累及身体的各个系统并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按照中医的分类可将其归入为由消渴病并发的痹证、痿证或麻木等范畴[1]。祖国医学对痹证和痿证认识很早,金元时《丹溪心法》一书中就有“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的记载,明朝的《普济方》中也有“肾消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的记述。

1中医对于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本病属消渴日久,病久入络,血脉瘀滞,导致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不能濡养四肢,且阴虚内热,耗气伤津,亦使血行不畅而使血脉瘀阻。临床多见的病因病机学说如下:(1)气阴两虚说:认为消渴多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迁延日久而致气阴两虚。(2)阳虚血瘀说: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阳虚血瘀的范畴。气阴两虚日久气可加重阳虚血瘀。(3)痰瘀互结说:认为气虚不能化水,水饮内停而为痰;阴虚内热,炼液为痰。(4)瘀血说。以上各个学说均可导致血脉瘀滞,此为本病的重要病机。

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阴阳、气血、肺、脾、肝、肾等方面的亏虚;标实则有瘀血阻络,痰浊闭阻,邪气壅阻,痰瘀互结等。

2中医对于DPN的辨证治疗

本病的治则治法:本病由消渴日久,脾失健运,气阴两伤,痰瘀阻络所致,因此治疗应以“络以通为用”为总的原则,在扶正治本的基础上,佐以通络。

现代中医学对于DPN的辨证分型,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病病情复杂,众多医家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分型:如吕仁和提出的“以正虚定证型,以邪实定证候”,将其分为四型:1.气阴两虚;2.肝肾阴虚;3.脾、肾阳虚;4.精亏髓乏[2]。高长玉将临床收集的114例DPN患者,归类为气虚,血瘀,火热,阴虚,阳虚及痰湿六证[3]。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DPN的特色及优势,纵观近年来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文献,总结对于DPN的中医分型大致如下:①气阴两虚;②脾肾亏虚;③气滞血瘀;④痰瘀阻络;⑤阳虚寒凝。

2.1气阴两虚临床症状:可见手足四肢麻木,犹如虫行,畏寒、肢冷,感觉异常伴肢端疼痛或肌肉萎软无力,常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纳呆、大便秘结或溏泄等,舌质淡,脉细。

治以益气健脾,养阴通络,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法。

方药如下:西洋参或太子参,路路通,生地黄,赤芍,当归,川牛膝,木瓜,地龙,鸡血藤,丹参等。

2.2脾肾亏虚临床症状:可见四肢麻木伴疼痛、发凉、肢冷,常伴浮肿,大便溏泄,恶心不欲食,神疲倦怠,夜尿频多,舌质淡白无华或者胖嫩,苔白厚,脉沉细或沉迟。

治以温补脾肾,助阳通痹。

方药如下:基本组成为黄芪,熟地,附子,桃仁,茯苓,淫羊霍,当归,姜黄,水蛭,骨碎补等。

2.3气滞血瘀临床症状:可见四肢麻木无力并伴有郁胀样疼痛或者痛如锥刺、按之即舒,肌肤甲错,面色不华或晦黯,口唇发紫,舌质黯可伴有紫色瘀斑,舌苔薄,脉涩。

治以行气、活血、通络.

方药如下:鸡血藤,忍冬藤,络石藤,海风藤,黄芪,山药,丹参,当归,川芎,地龙,葛根,水蛭,天花粉,甘草等。

2.4痰瘀阻络临床症状:可见肢体麻木沉重伴四肢疼痛,痛如刀割或烧灼样痛,昼轻夜重,肌肤干燥,麻木不仁等症状.

治以豁痰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如下: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地龙,白芍,陈皮,半夏,炙甘草等,

2.5阳虚寒凝临床症状:可见四肢麻木无力伴肢寒疼痛,常以下肢为著,入夜加剧,得热则舒,面色晦黯,口唇发紫,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涩。

治以温阳祛寒、活血通络之法

方药如下:山药,熟地,山萸肉,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等。

3其他中医药治疗

随着药理学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确立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各种治法,中成药制剂受到了临床的欢迎,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受到广泛关注,在临床治疗中,多选择曲池、外关、合谷、三阴交、环跳等穴位,对应其相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治疗,采取一些相应的补泻手法,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2.6%[4]。除了中药内服外,中药的外用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出现于下肢,伴有凉、麻、痛、痹等临床表现,故临床外用多采取泡洗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足部,以达到有效的作用于病位,疗效直接而显著。

祖国医学认为,血得寒则凝,得热则散,中药的外用可通过令皮肤及一些穴位直接接触吸收药物,从而达到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供血量,有效的缓解了糖尿病足的症状[5]。中医药治疗从多途径给药,多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了祖国医学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苏凯毅,吕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内外治疗探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95-97

[2]李俊美.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8,26(10):—8

[3]高长玉,韩淑芬,段伟松,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

[4]王玉萍,计磊,李军体,等.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8):542—544.

[5]杜积惠,林勃.中药洗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