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建设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示范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建设实践与探索

刘启顺

刘启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专业建设和特色建设是高职教育建设实践主要的环节,与职业标准课程密切相关,要反映职业能力、职业动态,适应职业需要,符合职业发展趋势,对于形成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重要。文中对专业特色建设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建设课程设置

前言: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类高职院校已达1300多所,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高职院校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几年内,高职教育建设从量的扩张发展到内涵建设的阶段,“走特色发展之路,创建高职教育品牌”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共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保证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建设历程

总结提炼学校和专业的特色关系到学校和专业今后的发展和生存,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是招生、就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关键。我院在省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一步总结与提炼,提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尤其重要与迫切。

建设专业的建设阶段:

1.学科教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沿用本科学校的教学体制,照搬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是缩小版的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距比较大。

2.加强实践实训教学阶段

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以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重心,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训教学,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些实训教学周等模式。

3.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多显时期

依据教育部“高职以培养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同时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面对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各学校提出了许多工学结合的模式。

二、课程的设置

1.课程标准制定。

要积极开展专业调研等工作,全面了解建设行业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建议,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在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中,把怎样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为解决问题的专业方向。对人才培养目标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将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作了新的划分,将学生能力分成三种,即基础能力、综合实务能力、顶岗能力。把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三个阶段完成这些能力的培养:第一个阶段以基本能力为目标,即用四个学期完成理论教学;第二个阶段以综合实务能力为目标,用一个学期进行校内综合实训与实务模拟;第三个阶段以顶岗能力为目标,用一个学期企业实践。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称之为“三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确定。

课程体系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二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三是指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

3.课程体系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结构实现了模块化教学,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坚决避免重复;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1+2+X”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一个平台、两条主线、多个方向。1个平台即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通识与技术平台;2条主线即通过施工技术线和施工管理线设置课程;X个方向即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当地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拓展,设立X个专门化方向,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前的培训,为就业上岗做好充分准备,突出实践性与综合性。

4.职业能力的实现。

(1)基础能力的实现。基础能力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来实现,课程主要设置有房屋建筑构造、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筑法规、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

(2)综合实务能力的实现。①施工技术课程。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理念,按照土建工程的基本顺序,课程安排了9个模块,即按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基础工程、脚手架与垂直运输设备、钢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修工程设定22个任务,以建筑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施工的工艺原理和施工方法为主,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为辅,另外还有建筑工程的质量检评标准和检验方法教学,目的是形成培养学生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技术达到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的能力。②建筑工程实务课程。建筑工程实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综合了建筑工程识图、施工预算、商务标书编制、施工方案编制、专项方案编制、施工项目投标模拟、投标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模拟和资料编制的方法实训操作的课程。其课程能综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真实具体的工程作为驱动任务,采用虚拟的过程模拟工程实施的主要关键环节,充分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达到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5.课程的特点与特色提炼。

当前,我校示范专业建设已经处于提升内涵、提炼特色的主要阶段。建筑工程建设专业在示范建设工程中,贯彻学校的工学结合,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提出了“1+2+X”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是采用专业基础课程组成平台,在此之上由施工管理主线课程和施工操作课程为两条主线培养职业能力,实现宽平台培养基础能力,以实训为主线课程培养综合实务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程实践为手段,以实现就业即顶岗为目标。

三、结论

专业特色和专业特点的主要载体是体现在具有职业能力特征的课程标准建设中,提炼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必须通过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分析,剖析岗位能力这一最为基础的工作来实现,并且形成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抓好课程标准建设,在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贯彻工学结合,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形成了“1+2+X”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对高职院校创建教育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谷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建设方法[J].纺织教育,2009(24)1:61-62。

[2]胡福兴《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析[J].建设科技,2011(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