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临床护理

王静

王静(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镇卫生院162863)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对于此组病例患者进行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282-0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临床上不能及时的早期发现,没有做好预见性护理与治疗工作,常会导致患者患肢功能出现完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甚至出现残疾[1]。严重会出现栓子脱落到达肺部、脑部引起肺栓塞和脑栓塞的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可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及有效的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临床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5~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19±3,02)岁。其中脑出血患44例,颅脑损伤的患者27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9例。一侧肢体瘫痪的患者59例,双侧肢体瘫痪的21例。按神志意识状态分类,其中神志清楚的患者6例,意识朦胧的患者29例,嗜睡的患者18例,昏迷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做彩超加以确诊。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右侧肢体的患者54例,左侧肢体的26例,双侧肢体的2例。

1.2方法:此组患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给予下肢制动,禁止活动,并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溶栓治疗措施,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发生肺栓塞的发生。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

发生深静脉血栓时立即给予患者肢体抬高并制动,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避免按摩患者,禁止对患者进行热敷。绝对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避免咳嗽、深呼吸、以及翻身等运动,说明这些动作会引起静脉血栓的脱落,而增加肺栓塞和脑栓塞的机率[2]。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温、皮肤颜色以及患肢动脉搏动情况。进行密切测量与健肢做对比,并详细记录。

2.2溶栓治疗:

2.2.1溶栓前的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倾向等禁忌溶栓。溶栓前检查血凝时间、血型和血常规。遵医嘱准确给予溶栓药物剂量治疗,注意观察溶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3](1)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以及周身皮疹等。(2)出现收缩压低于90mmHg,(3)出现出血反应,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咳血、颅内出血、定期做尿便常规及时发现血便、血尿等现象。

2.2.2溶栓治疗:患者起病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血栓溶解。可以使闭塞的深静脉再通畅。常用药物有:(1)尿激酶:在3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u。(2)链激酶:在6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u。(3)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首先将次要静脉注射15mg,再在30min内静脉静点50mg,其后60min内再静脉静点35mg,同此药治疗时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会出现血管早期在闭塞的现象发生[4]。

2.3氧疗:

患者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给予氧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变心脏缺氧状态,因此氧疗是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首要措施。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措施:患者卧床或手术后卧床期间,要给与双下肢按摩,定时翻身,加强护理评估,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见性措施,指导家属按摩功能障碍的肢体。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加重临床护理工作,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强重视,做好患者评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严重的后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警惕性;讲解术后早期活动肢体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活动及按摩的方法;告知患者戒烟,低胆固醇饮食,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2抗凝治疗的护理:由于颅脑外科的患者会大量使用脱水剂,肾脏大量丢失水分造成脱水,是血容量减少,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易形成血栓。护理工作中主要观察患者的24小时尿量,患者皮肤的弹性以及湿度,观察有无脱水的症状。由于脑出血、创伤出血以及手术均可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加之损伤血管内膜造成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改变,最终导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检查血凝四项各指标证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以根据医嘱进行补液或者输血进行稀释血液粘稠度。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应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戴丽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923(8)716.

[2]罗青黄丽华神经外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3(7)648.

[3]蒋玉梅1例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护理报20113(15)3.

[4]叶国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7(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