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王晓梅

王晓梅(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建设高职示范院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主要对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建设的意义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把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作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步伐的逐步加快,教学团队建设也成为克服我国高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我院制定的《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遴选和建设实施办法》,目的是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建构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主要对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建设的意义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把握教学团队的内涵离不开对团队概念的理解。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拥有共同的目标,即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是一致的。教学团队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旨在通过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

教学团队应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等为重点,以教研室、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由在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建构的核心队伍。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鲜明的团队精神,合理的教学梯队,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是一个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准。

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针对教师个体,主要指高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达到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要求,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企业经历)。“双师结构”强调教学团队,主要指专业教学团队既要有专任教师,又要有兼职教师;既有侧重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侧重实践教学的教师;既有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又有主要从事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的教师;既有能从事技术实践或企业实务的教师,又有可以承担教学任务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在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要承担对示范建设专业解构旧的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重构新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艰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很好地回答了教师在教学中“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要推动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地实施,切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是关键。肩负着示范建设任务的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有利于增强教学创新能力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增多加深,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变得异常复杂,使传统的“单兵作战”式的教学模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再者,教学团队是由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的,各成员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等都各有千秋。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的融合、思路的启迪,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般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获取经验与反思而获得的专业成长。尽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性提高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团队作为一种教学基本组织的创新形式,要求教师之间要进行交流和沟通。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另一方面,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知识共享中更新观念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团队中,由于教师之间构成了一种彼此信任、互相开放的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使得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不仅成为教师获得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而且还推动着教师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师之间互为学习资源。

三、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策略

1.明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共同目标,使团队在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共同的目标取向和价值取向的激励下,始终孕育一种蓬勃向上、创新发展的激情和活力。示范高职内涵建设需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目标定位必须与其示范建设任务相吻合,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各专业教学团队应根据学校总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所属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在已具有专业教学改革基础上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制定出团队的专业建设目标,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专业建设。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对目标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团队、各课程组及个人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在教师个人发展方面,应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以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

2.以选拔团队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选择水平高、能力强的团队带头人是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第一步。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把那些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指导本团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实施改革的企业专家、教授选拔到这一岗位上。要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在物质、精神、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奖励,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团队合作氛围,创造团队带头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3.注重“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的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成员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教学集体,具有合理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教学团队的合理结构是其永葆活力、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双师素质”教师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组成元素,要建成符合目标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首先要增加“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要通过师德师风、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专业水准、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等内容的培训,逐步培养师德高尚、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工程技术精湛的“双师素质”教师。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组成。首先,高职院校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专业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其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专业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再者,必要的经费保障是教学团队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遴选出来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也要与现有的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从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创收能力。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能否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学院对教学团队要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总体计划任务书对教学团队进行整体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学团队成员,应及时更换人选并由团队带头人及时书面报告学院教务处备案;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学校可取消其建设资格。要改变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加强教师参与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优秀课程(群)建设、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等活动的评价,推行“教师教学评价得分=课堂教学评价得分+课程评估得分+专业评估得分”的制度,从而把教师的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在关注自己所任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自己所在学科专业的发展,更加在意本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形成团队意识,产生团队合作的冲动与行动,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及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依赖于教务、人事、财务等学校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而且依赖于不同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系统地关注教学团队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点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平利工学互动组合:重构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新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7,28(3):71-73。

[2]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2007,43(5):29-31。

[3]马树超高职院校编制发展规划的意义与技术[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4。

[4]唐亚厉改革与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学术论坛,2008,31(10):200-202。

[5]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理工高教研究,2(X)7,26(4):1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