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急性心包炎

/ 2

药物治疗急性心包炎

徐炳柱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151100)徐炳柱

摘要:急性心包炎(acutepericarditis)是最常见的心包疾病,是心包膜赃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以同时并存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也可以是唯一的心脏柏变。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由邻近器官组织病变蔓延导致。任何原因的心包损害均可导敛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少患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病残及死亡。总结一些在临床治疗上有良好疗效的药物以及应用。

关键词:药物治疗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acutepericarditis)是最常见的心包疾病,是心包膜赃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以同时并存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也可以是唯一的心脏柏变。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由邻近器官组织病变蔓延导致。任何原因的心包损害均可导敛心包炎。主要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性,特发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心脏损伤后综合征(自身免疫反应),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反应,放射线照射,创伤等。急性心包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有三种: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本章主要讲述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简称: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详见其他章节。急性心包炎典型临床表现以胸痛、心包摩擦音及心电图上特异的ST-T改变为三大特征。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主要针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本章着重介绍对症治疗。

【相关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1.布洛芬(Ibuprofen。异丁络芬)为非甾体类消炎药.本药的镇痛、消炎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作用于炎症组织局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而起作用,由于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酶释放被抑制,使组织局部的痫觉冲动减少.痛觉受体的敏感性下降。

2.阿司匹林(Aspirin,醋泖酸)为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的合成,而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通过作用于下丘脯体温调节中枢起解热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起抑制血小饭聚集作用。

3.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为非甾体类消炎药,本药为强力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前列腺素是炎症的递质,本药的消炎、镇痛作用很可能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白细胞活动的抑制及溶酶体酶的释放受限和失活等。至于退热作用,可能是由于作用下脑体温调解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

(二)阿片类镇痛药

1.可待因(Codeine.甲基吗啡)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选择性的抑制,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兼有镇痛、镇静作用;能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可使痰液黏稠,故小宜用于多痰黏调的患者。

2.吗啡(Morphine)为阿片类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组织内的可饱和的阿片受体而起效,因此具有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成瘾等作用,另外还有止泻、镇咳的作用。

3.哌替啶(Pethidine,杜冷丁)亦为阿片类药。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但程度较轻。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泼尼松(Cortancyl,强的松,去氢可的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本药在肝内转化为泼尼松龙方显药理活性,用于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本品潴钠作用较弱。

(四)抗痛风药

秋水仙碱(Colchicine,秋水仙素)为抗痛风药,本药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的活动和吞噬作用,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

【选择原则】

1.急性心包炎对症处理主要是限制运动或卧床休息及镇痛。临床观察一旦出现心包填塞应及时心包穿刺引流。

2.控制疼痛、发热和渗出。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主。首选布洛芬,其副作用少.对冠脉血流无影响。其他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应用NSAIDS者必要时给予胃肠保护治疗。老年患者避免用吲哚美辛,因其可减少冠脉血流。

3.疼痛严重者可选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冈或吗啡、哌替啶。

4.通过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可选用泼尼松,以控制疼痛、发热和渗出。

5.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的心包积液,用布洛芬连续治疗数天或数周,直至积液消除;或布洛芬加用秋水仙碱,对预防复发亦仃效。

6.任何原因的心包炎在急性期均不应口服抗凝剂,如心脏机械瓣术后必须抗凝,建议严密监测下应用静脉或皮下用肝素。

【注意事项】

1.布洛芬

片剂:0.1g/片.0.2g/片

用法:成人口服常用量0.2~0.8g,一日3~4次,成人用药最大限量一般为每天2.4g(国外有人用至每天3.6g)。小儿常用口服量,每次按体重5~10mg/kg,一日3次。

副作用及注意点:

(1)不良反应有过敏性皮疹、胃烧灼感或消化不良、胃痛或不适感(胃肠道刺激或溃疡形成)、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耳鸣、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腹胀、便秘、腹泻、食欲减退或消失、头痛、精神紧张、视力模糊、肝功能下降、转氨酶升高、血便或柏油样便(胃肠道出血)、过敏性肾炎、膀胱炎、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或肾衰竭、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耳聋、精神恍惚、嗜睡、失眠等。

(2)有些应用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改用本品,但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如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停药。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3)对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有严重过敏反应者禁用。妊娠及哺乳妇女不宜使用。哮喘、出血性疾病、水肿性疾病、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阿司匹林

片剂:0.075g/片,0.1g/片,0.3g/片,0.5g/片

用法:成人口服常用量0.3~0.6g,一日3次,必要时4h一次,或需要时服。小儿口服量,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h一次。

副作用及注意点:

(1)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尤其当血药浓度>200μ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越高,副作用越明显。①较常见(发生率3%~9%)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对胃黏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②较少见(发生率<3%)的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损告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③过量或中毒表现:轻度,即水杨酸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错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视力障碍等;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错乱、呼吸困难、无名热、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等。

(2)对本品过敏、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和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直、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缺陷者(本药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痛风(本药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引起尿酸潴留)、肝功能减退、肾衰竭时慎用。

3.吲哚美辛

片剂:25mg/片

用法:成人常用口服量25~50mg,每日三次。小儿常用口服量每次按体重0.5~1mg/kg,一日3次。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49~1261

2、吴祥,杜晓马,蔡思宇.急性心包炎PR段偏移的临床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