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张锦涛

张锦涛

(四川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冠心病再发生和心功能障碍发生率,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随机将入住我院的1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9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以往常规的功能制护理,对99例实验组患者引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患者住院的不同时期,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再发病发生率、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起了较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护理Analysisofriskfactorsofcoronaryheartdiseaseandnursingintervention

ZhangJintao(DepartmentofCardiology,people'sHospitalofDujiangyanCity,Sichuan,Sichuan,Dujiangyan,611830)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iskfactorsof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targeted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toreducecoronaryheartdiseaserecurrenceandtheincidenceofcardiacfunctionobstacle,thuslowerthemortalityinpatientswithcoronarydisease.Method:Randomcheckinourhospital196casesof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97casesofthecontrolgrouppatientswithonsetriskfactoranalysis,USESthepreviousconventionalfunctionnursing,99casesofpatientscausedbythemajorriskfactors,inhospitalizationduringdifferentperiods,thepatienttimelygivenursinginterventionandhealtheducation.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patientsdiseaseincidence,theincidenceofheart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nursinginterventionforimprovingtheprognosisofpatients,improvepatient'squalityoflife,prolongthepatient'slife,playsamoreactiverole.

【Keywords】coronaryheartdisease,riskfactors,care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90-0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多种易患因素使冠状动脉硬化、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氧甚至坏死,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提早发生,并对其整个病理过程产生影响[1]。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病死率高。目前我国正处于老年化社会,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引起我国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有关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笔者在2009年6月~2012年11月对入住我院心内科的97名冠心患者进行发病因素研究,并对2009年12月~2012年7月住院的99名冠心患者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复发率,心功能障碍发生率起到了较为积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近几年来收住我院并确诊为冠心病1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将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未开展护理干预时收住的9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9例,女8例,年龄(6725±782)岁;将2010年12月~2012年7月开展护理干预后收住的9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8例,女11例,年龄(6831±928)岁。2组病例在文化程度、病情、治疗方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实验组99名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了解、资料分析、评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并有的放矢制订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计划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规范的健康教育,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护理干预,反复多次地给予知识讲授和康复指导,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所获数据计数采取χ2检验,计算采用t检验的方法

2结果

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分析见表1,2组患者康复比较见表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n,%)

3讨论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无论多么先进的诊疗方法,并也不能代替预防医学。只有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干预多重危险因素,大力推行冠心病高危个体的一级预防,才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31心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有的放矢实施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冠心病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焦虑的严重程度能直接反映病人的心理情绪状态。情绪障碍又是影响冠心病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应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及时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康复知识,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并鼓励其与同室病友交流,消除其陌生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疏导患者,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成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身心状况,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行为干预: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钠高脂饮食等许多因素有关。健康行为对人们的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2]。护士应向病人讲解生活行为方式及饮食习惯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要让其认识到吸烟与冠心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吸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第一位可改变的因素[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让病人知道戒烟可降低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告知病人及家属,饮食上应注意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在饮食中应有适量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饱餐、过食大量脂肪。戒烟、浓茶、咖啡、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并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

33运动干预:适当运动,可促进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恢复,改善外周代谢[4]。根据病人心功能和体力情况,安排合适的运动,建立适量锻炼的健康行为。如心梗患者急性期第1~2d应绝对卧床,第3d肢体缓慢被动运动,第4d在床上擦脸、洗漱、活动下肢,逐渐坐位进餐,床旁排便。在康复运动中应嘱病人要在护士指导下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并持之以恒。活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4药物干预:冠心病病人须长期服药,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能使病情控制在一个较为安全或稳定的水平。护士应向病人说明药物的特殊用途并给以文字资料作为指导,重点强调定期服药、观察药物副作用。如阿斯匹林易引致胃病,宜餐后服药,服药过程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如有胸闷不适应立即含服。

4小结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病,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5]。对已明确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的控制,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建议,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水平,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降低心脏病的猝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

参考文献

[1]王红,黄岚.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6)898900

[2]方蘅英,张美芬,陈妙霞.冠心病健康行为水平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5860

[3]贺秀丽,郭艳艳.冠心病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3):25

[4]王瑞芬,苏文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活动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7B):824

[5]姚娟,李国庆,高建新,等.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照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