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年轻冠心病病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年轻冠心病病人的影响

张惠英

张惠英(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保定07235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矛盾、工作压力大以及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冠心病病人也逐渐年轻化。同时由于年轻人不能正确的认识疾病,保健意识淡薄,不能有效地进行二级预防,因此健康教育要针对年轻冠心病病人进行教育,目的是让病人积极参与二级、三级预防,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维护人们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年轻冠心病病人共82例,其中男55例,女27例;文化程度:本科14例,大专28例,初中及高中40例;平均年龄38岁。主要症状有气短,部分有胸痛,胸闷。检查时发现部分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1.2方法1.2.1拟订健康教育计划病人入院后,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病人有关资料,并有专人在病人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对病人治疗的预期效果以及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做好记录,采用纵向对照法进行评估。

1.2.2健康教育形式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通过口头、发宣传册、PPT等形式形象化地进行教育。

1.2.3健康教育内容1.2.3.1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当天为其介绍住院环境,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探视陪护制度、作息制度、卫生制度、主管医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使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使其感觉被尊重、有安全感,能愉快的接受各种治疗、检查。

1.2.3.2住院期间冠心病的发病与长期或强烈的应激有关。重视心理护理,病人的情绪波动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且病人突然脱离社会工作产生的焦虑严重影响正常诊疗和护理工作,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及伴发的心理障碍,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针对病人不同心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病人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年轻的病人要重点讲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对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对疾病的足够重视。健康教育时注意避免使用过激的词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险等的词句。鼓励病人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如看书、下棋、织毛衣、看电视等有益的活动。合理膳食,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

1.2.3.3出院时指导戒烟及少量饮酒。讲解戒烟、饮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坚持适当运动。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安排合理工作及生活,应该起居定时、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工作压力大时学会调节。

要能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要树立适当的人生目标。积极治疗与本病相关的疾病,高血脂、高血糖。

2结果健康教育前82例病人生活方式中能合理饮食、合理工作及生活、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分别为28例(60.0%)、12例(60.0)、42例(70.0%),健康教育后分别为32例(95.0),30例(87.5%)、20例(90.0%)。

3讨论健康教育使病人对冠心病有了比较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可以认识到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知道如何去预防和保健,加之对出院病人的随访、指导,使许多病人在出院后所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向教育者咨询,达到一种专业性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

4小结通过健康教育,使许多年轻人认识到了冠心病的危害性,从而尽早的找到了预防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对年轻化冠心病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使其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教育前水平,经过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减少了冠心病病人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米爱桃,侯珍梅.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6,4(12B):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