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分析

项彦斌

项彦斌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21100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率震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AMI者60例,选择同期元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老年AMI组较对照组TO明显升高(P<0.01),TS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时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律震荡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因表现不典型,全身状况较差,预后不佳,猝死率高。如能寻求有效的预测指标,及时给予干预性治疗,对提高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一种价值较高的预测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3月60例经心电图、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AMI者为A组,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70.3土8.2岁。排除非窦性心律、无PVS、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技术原因不能检测者。对照组(B组)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69.3士69岁。均为同期体检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脏超声、胸片、心电图排除器质性心脏病。两组间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检验证实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AMI者检查时间定为发病后2w内,选择基线平稳、无伪差、符合条件(PVS前2个和后20个搏动均为窦性心律)的PVS。测量其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hTO表现为PVS后窦性心率出现加速,计算公式中用PVS代偿间期后的前2个窦性心搏的R-R间距之和,减去PVS偶联间期前的2个窦性心律的R-R之和,两者之差除以后者。TO的中性值为O,TO<0表示PVS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加速,反之表示PVS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减速。'因是定量分析PVS后是否存在窦性心率减速现象,方法是首先测定PVS后的前20个窦性心搏的R-R值,并以R-R间距值为纵坐标,R-R间距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距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搏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结果。TS的中性值为2.5ms,TS>2.5ms窦性心率存在减速现象,反之不存在减速现象。

1.3统计学处理

有计量资料均用X土S表示,组间变量比较采用s检验及x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A组与B组的TO值分别为0.25土0.14、0.17士0.12(P<0.01),四值分别为2.59土0.45ms、2.86土0.31ms(P<0.05),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目前认为,HRT现象的发生主要与压力反射有关,PVS导致心室充盈不足,从而导致PVS后初期动脉血压也下降。血压的突然下降激活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压力反射提高心率。PVS代偿间歇后的第一个窦性周期的动脉血压会上升,通过压力反射使心率下降,血压也随之变化。此时的心率加速然后减速即为HRT。其基本过程为:PVS→心搏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代偿间歇→心搏出量提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大量研究表明,迟钝的压力反射是器质性心脏病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PVS对窦房结动脉压力的影响和收缩时的机械牵张力,直接提高心房肌及窦房结的自律性以及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也与HRT的形成有关。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老年AMI者其TO和'因值均较对照组减弱,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存在坏死和低灌注区。心肌搏动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感受器末端变形,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的紧张性冲动远远超过正常。这种交感神经的激活状态可能造成压力反射的迟钝,使部分AMI者PVS后HRT现象减弱或消失。因此,对部分PVS后无HRT或HRT减弱的老年AMI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干预治疗,提高其生存率。

[1]董字永,陈加利,仲伟涛.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17(3):102-108

[2]鄂婷婷,陆镇光,徐大桥.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16(4):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