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拟通鼻方治疗小儿鼻塞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用自拟通鼻方治疗小儿鼻塞的临床观察

文艳1阎兆君2

文艳1阎兆君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笔者的恩师阎兆君教授认为,肺气不宣只是引发鼻塞的直接诱因,由气滞引发的肺内湿阻和血瘀才是引发鼻塞的根本病因。为此,他在临床上按照宣肺通窍、化湿祛瘀的原则使用通鼻方(自拟方)为小儿鼻塞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儿科;鼻塞;通鼻方

【中图分类号】R2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鼻塞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症之一。此病症多是由于鼻腔的气道受阻或鼻黏膜对空气的刺激不敏感引发的。鼻塞患者可出现流涕或嗅觉功能降低等症状,并经常伴有闭塞性的鼻音,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头痛的症状。婴幼儿由于其鼻腔内比较狭窄,故其鼻腔内一旦受到病灶的侵袭,就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性物质,其鼻黏膜也可能会发生肿胀,这样就会引发鼻塞。

笔者的恩师阎兆君教授在阅读中医古籍时,曾看到这样两段文字:①“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其气不合受风冷,风冷邪气入于脑,停滞鼻间,即气不宣和,结聚不通,故鼻塞也。(出自《诸病源候论》)”②“论曰鼻塞气息不通者,以肺感风寒,其气搏结,不得宣快,窒塞既甚,而息不能出入也(出自《圣济总录》)”。这两段文字中均指出鼻塞是由人体局部的气机失畅造成的。同时,《圣济总录》中还指出“其气不和,风冷乘虚,客于脑。与气停滞,搏于津液,鼻道壅遏,故为鼻塞”。这段文字对鼻塞病因病机的阐述与当代医家对鼻塞病因病机的认识完全不同。阎教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气机在停滞后会与津液相搏,使水湿滞留于体内,从而使气滞水阻、血行不畅,并可引发血瘀。这样一来,水湿之邪或可在鼻内凝阻、引发鼻塞,或可以涕的状态从鼻中成股流出。阎教授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如果患者的鼻黏膜发生了水肿或是其鼻甲发生了肿大,常可判定其体内存在着已引发血瘀的水湿之邪。此时,若使用通鼻方为这类患者进行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笔者以2011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60名鼻塞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了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在这些患者中,急性鼻炎患者11人,过敏性鼻炎患者26人,单纯性鼻炎及鼻窦炎患者13人,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患者10人。全部病例经相关检查后均排除了其鼻塞是由鼻息肉、鼻窦囊肿、鼻窦肿瘤等引发的可能。

1.2治疗方法按照宣肺通窍、化湿逐瘀的原则,为所有的患者使用通鼻方(自拟、加减方)进行治疗。其方剂组成是:鱼腥草、石菖蒲、茜草各15克,辛夷9克,炙麻黄6克。将上述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患者每日服1剂,服用4天为一个疗程。兼有风寒的患者可加用荆芥、防风等具有祛风散寒功效的药物,兼有风热的患者可加用柴胡、连翘等具有发散风热功效的药物,流涕的症状严重者可加用干姜、茯苓等具有燥湿利水功效的药物。

2治疗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鼻塞的症状得到缓解的38人。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鼻塞的症状得到缓解的21人。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鼻塞的症状仍未缓解的1人。故总有效率为98.3%。

3方剂解析

《本草纲目》中认为,麻黄“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1]”。《日华子本草》中认为麻黄可“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2]”。因此,无论是寒证还是热证均可使用麻黄。同时,麻黄能入肺经,具有解表、宣肺和通窍的功效。为此,本方剂特选用麻黄作为君药。鱼腥草具有化湿消痈的功效,茜草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散瘀的功效,石菖蒲具有通窍化湿的功效。本方剂选用这三味药作为臣药。辛夷为治鼻之验药,具有祛风通窍的功效,本方剂选用辛夷作为为佐药。诸药合用,可共奏宣肺通窍,化湿逐瘀之功。

4病案举例

患儿王某,女,3岁,患有鼻塞,且反复发作已达月余,且其鼻塞的症状常在清晨和夜间加重。她曾被医生确诊患有过敏性鼻炎,并口服氯雷他进行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后,她鼻塞的症状仍没有缓解,因此来我院就诊。该患者的症状是:①鼻塞。②鼻痒。③鼻涕量多,且呈黄白相间的颜色。④舌质红,苔厚,脉细。阎教授对该患儿病症的诊断结论是:外邪犯肺、鼻窍闭阻、湿阻血瘀证。按照通窍解表、化湿逐瘀的原则,使用通鼻方(自拟、加减方)为其进行治疗。其方剂组成是:连翘、茜草、石菖蒲、鱼腥草各15克,路路通、防风、辛夷花各9克,炙麻黄、滑石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患者每日服1剂。该患者在服药4剂后即痊愈,其原先所有的症状完全消失。

5结论及分析

《黄帝内经》指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有些中医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认为,鼻塞是由于风热或风寒等外邪袭肺,使肺气阻滞而引发的,并按照宣肺通窍的原则治疗鼻塞。然而,用这种方法治疗鼻塞在临床上却难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笔者的恩师阎兆君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并没有被中医古籍中的理论和观点所禁锢。他经常对这些经典理论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变通,用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指导临床实际。针对小儿鼻塞的病因病机,他大胆地指出:“肺气不宣只不过是引发鼻塞的直接诱因,而由气滞引发的肺内湿阻和血瘀才是引发鼻塞的根本病机”,并在临床上按照宣肺通窍、化湿祛瘀的原则使用通鼻方(自拟方)来治疗小儿鼻塞,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上所述,用自拟通鼻方治疗小儿鼻塞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子密.傅延龄,历代本草药性[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6

[2]马子密.傅延龄,历代本草药性[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