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衰35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衰35例临床观察

石春明

石春明

江苏省新沂市临沭中路13号新沂市铁路医院内一科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方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慢性心衰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及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疗效,综合评价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采用统计学分析,上述三项指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真武汤加减方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衰明显优于单用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慢性心衰;真武汤;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53-01

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发展的终末末阶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各种严重并发症频发[1],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慢性心衰在中医属怔忡、胸痹、心悸、水肿、喘症范畴,也是中医典籍中重点关注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在多年对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过,摸索出采用常规治疗结合真武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经验,经临床证实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建议中制定的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确诊,同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分类[3]。将上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1±58)岁,心功能IV级18例,心功能III级14例,心功能II级3例。治疗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3±59)岁,心功能IV级17例,心功能III级15例,心功能II级3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心功能分级情况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参与此次对照研究。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同时针对患者情况予以扩血管、抗凝、强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再予以真武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及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疗效疗效,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含心功能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两方面。

131心功能疗效评价标准:心功能疗效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主要评价指标是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心衰临床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或者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1~2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亦未恶化,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以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5]:①显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②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70%;③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④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统计值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均会出现慢性心衰。因此慢性心衰等的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反复。在中医的角度认为,慢性心衰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的阳气虚弱而水气泛滥,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心气不足,其主要的标志是水湿痰瘀[6]。治则以益气、痰祛瘀以利血脉。

自古在《伤寒论》中对于真武汤已经有记载,其主要的治疗作用是温阳利水。而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真武汤进行加减调整,更加突出其治疗效果。其中采用附子能够帮助患者补其肾阳以帮助其温肾散寒;加入桂枝则能够温化水湿,通心脉;而方剂中的茯苓、白术、猪苓等则可以起到健脾利水的功效,帮助患者调节其体内的水道,使得体内的水分能够下流,具有痰湿得祛的功效;方剂中的特点在于采用黄芪,有行气和行血的作用;而赤芍的主要功效在于能够活血化瘀,帮助患者排出水分同时具有消肿功效;额生姜则有温阳利水的作用;再加入甘草,能够起到调和几种药物的药性,突出其效果。

黄芪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大大增加患者心肌收缩力,同时还具有利尿的效果,对于慢性心衰肾功能的保护以及提高具有大大的临床价值[7-8]。

根据临床效果也证实,该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提高中医证候的疗效。具有利水除痰,活血化瘀,温养心阳以及宽胸通脉的功效,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应龙,杜日映.现代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77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S].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导原则,200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72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宋耀鸿.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法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3,24(10):45

[7]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等.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0761

[8]朱伯卿,戴瑞鸿,龚志铭,等.黄芪注射液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