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分析

/ 2

肺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分析

韩国臣

韩国臣(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153100)

【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190-01

慢性支气管炎是阻塞性肺疾病之一,长期患病者常伴有弥漫性或局限性肺气肿,并可并发左心衰、肺水肿。现收集我院50例肺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以探讨其肺部的特征性改变。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6~87岁,平均68岁;病程8~12年,平均20年。就诊时多为咳嗽、多痰、胸闷、心悸近日加重,临床均诊断肺气肿。

2胸部X线诊断依据

对于轻度的肺气肿,X线诊断常不易辨认,较严重或晚期肺气肿,X线征比较明显,可有以下几点:(1)胸廓的改变,胸廓为桶状,前后径增加,肋间隙变宽,肋骨呈水平位。(2)肺的改变,肺动度显著减弱,膈位置低下,膈顶变平。(3)肺纹理的改变,肺纹理表现稀疏,可变细变直,失去其正常时逐渐变细的形态。(4)肺野的改变,肺野透亮度增加,肺容积增大,呼气时肺野的透亮度改变不大。(5)心脏的改变,膈肌低位而致心脏呈悬垂型,心胸比率与心脏横径均缩小。(6)胸骨后间隙的改变,X线侧位检查时,可见胸骨后缘与升主动脉前缘间距离加大>3cm。

上述X线现象并不一定全部同时出现,一般有2种或2种以上的X线征象,即可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诊断。X线征象愈多,程度愈重,诊断肺气肿的可能性愈大。

3胸部CT诊断依据

肺气肿的CT诊断依据为肺野内出现大小不等,常为无壁的低密度区,肺血管纹理减少及小血管分支扭曲等。从下列两方面作肺气肿的CT定量诊断。(1)严重程度共分为4级:0级为无肺气肿;1级为直径<5mm的低密度区,有或无肺纹理减少;2级为直径≥5mm的低密度区,共存常有肺纹理减少;3级为弥漫性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区,伴有肺纹理减少和扭曲。(2)范围也分为4级:1级病变累及≤25%;2级累及25%~50%;3级累及50%~75%;4级累及75%~100%。将双肺各扫描层面的严重度和范围级别数的乘积相加后,再除以扫描层数,即为该例肺气肿的CT得分。其中0分为无肺气肿,0.1~8分为轻度肺气肿,8.1~16分为中度肺气肿,16.1~24分为重度肺气肿。

4讨论

4.1胸片X线表现

1)肺纹理均表现为增粗、增多、部分纤细、模糊、紊乱,部分肺野可见少许斑点状或斑片状淡薄阴影,为继发感染。肺门扩大模糊23例,上肺野第1前肋间肺静脉扩张超过3mm34例,中下肺野呈幕帘状阴影,内中可见大小不规则网格状透亮阴影。

2)肺气肿:根据肺的X线透过度,膈肌位置、肋间隙及纵隔宽度作出诊断,并根据肺气肿在两肺野中的分布分为普遍性和局限性肺气肿。普遍性肺气肿37例,局限性肺气肿13例,其中肺大泡8例,提示老年患者中普遍性肺气肿占大多数。

3)肺结核和肺纤维化:50例中发现肺结核19例,其中两侧上肺结核10例,单侧上肺结核9例。发现肺纤维化27例,其中1例为两肺广泛纤维化,余为局部纤维化。

4)心血管情况:心胸比率≥0.5者43例,右下肺动脉宽度≥15mm者11例,肺动脉段凸度≥3mm者8例。肺门增宽18例,其中边缘清晰6例,边缘模糊12倒。

5)出现中心性肺水肿15例,间质性肺水肿35例。

4.2胸片X线分析

1)慢性支气管炎因长期炎性渗出、支气管壁水肿增厚及管腔内分泌物增多常致肺纹理增多;肺气肿时肺泡内压升高,压迫肺毛细血管网,使其血流量减少及供应该区域的血管内血量也减少,因而肺纹理减少;如肺实质感染,肺泡内分泌物增多,从胸片上可见肺纹理间有斑点状或斑片状淡薄阴影。

2)支气管壁水肿增厚使管腔变窄,呼吸时气体进出所受阻力不同,呼气时气体所受的阻力比吸气时所受阻力相对大些,因而肺泡内积气过多,肺体积增大。此时肺透光度增高,胸腔扩大,肋骨走向趋平,肋间隙和纵隔宽度均增宽,膈肌位置下降。

3)肺气肿对肺毛细血管网产生逐渐增加的压力,肺毛细血管受压挛缩变细,其内血量减少,这种改变以两下肺为主。为了使肺循环血量相对恒定,两上肺血管反射性扩张,肺内血流重新分配,两上肺纹理增多、增宽,肺动脉压继续升高,右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又因本病长期缺氧,影响心肌代谢,使其收缩功能下降,并反射性地引起心搏血量增加,进而加重左心室负荷,这样先后发生右心室及左心室增大,最后可致全心增大至心衰出现。

4)肺动脉高压使肺门血管内血量增多,肺门增宽,边缘锐利,心衰时肺门区出现间质性水肿,增宽的肺门边缘模糊。

5)由于肺动脉压升高和长期缺氧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易于渗出并积聚于肺间质内,引起肺纹理模糊,肺小叶间隔水肿,形成Kerley氏B线,也可使肺叶间裂增厚,大量时可渗出至胸膜腔,出现胸腔内积液。积液除积聚于肺间裂外,还可进入肺实质内,肺泡内的气体部分或全部为液体所替代,胸片上表现为斑点状或片状模糊阴影,部分融合成蝴蝶状、蝙蝠状浅薄影,由于重力关系,多分布于两下肺,如治疗及时,心衰纠正后上述征象会很快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继线:6761,6688.

[2]李铁一.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