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小妙招,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大格局,小妙招,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高艳萍

高艳萍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256500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终于走出了“不要成绩”的误区。“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数学教学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一些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读课标,摸准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向和脉搏。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编写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人走路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课标就是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方向。

2011年版课标与实验稿相比,在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认知、课程的定位、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关系等问题上存在重大差异。2011年版课标在诸如“认定基础教育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间接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教师讲授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保证”、“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模仿、记忆、练习操作是必要的”、“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等问题上的阐述和建议与历来数学教育的有效实践多有吻合。这或许对纠正前一阶段数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理念多于措施、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等现象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数学教师只有研读课标才能摸准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向和脉搏。

二、研读教材,跳入题海,精心准备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课。

教师研究教材不能浮在面上,应该是系统的、深层次的。不能教初中就只看初中那点内容,更不能教哪个年级就只看这一年级的教材,要把视野朝前回顾、向后延伸,这样对整个教材乃至中小学教材才会有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会有真正的课堂教学。

其次,教师要跳入“题海”研究试题。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解题训练。”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但并不意味着学生要陷入“题海”。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教师就必须对教材中、历年中考试题中的经典例题了如指掌,在需要练习题的时候,能够从“大脑试题库”中精选(或改编)出最实用的题目供学生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次,要精简课堂内容,每节课只保留2—3个知识点。有相关研究指出:7岁儿童可连续注意10到15分钟;成年人的高度有意注意最长可维持20分钟。可见在针对中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授环节尽可能不要超过20分钟。课堂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上课内容和节奏,保证学生“学一个知识,掌握一个知识”,不要贪多嚼不烂。

三、重视概念、例题教学,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思维形式之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只做题而不能洞察问题本质,只能是事倍功半,降低了概念、公式等的使用的有效度、灵活度。归根结底,若想“思如泉涌”,就要学会准确洞察数学问题的本质。因此,平时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的学习不仅要知道概念是什么,更要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从概念的相互联系中理解其本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路和方法,形成简捷、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产生奇思妙想。

波利亚所言:“什么是数学技能?数学技能就是解题能力——不仅能解决一般的问题,而且能解决需要某种程度的独立思考、判断力、独断性的想象力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由于引申、推广在数学中具有普遍性,可以将这种探究融入习题教学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建构数学知识的良好方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们普遍存在于数学教材中,存在于每一道例题和习题中。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和提升,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寻找思路、反思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四、建立数学笔记本、纠错本,注重数学知识和错题的归纳整理。

1.建立错题本,注重错题分析。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多处错误,往往是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纠正一个微小的错误知识点,就是改正一大片错题。对于典型性错误,要展示错题过程,暴露思维历程,让大家去讨论、分析、找到病因,夯实知识的薄弱点,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2.建立数学笔记本,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笔记中记录的可以是已学的基本数学概念、命题、原理,也可以是学生由教师提问所引起的回忆、联想、思考、反思与书面表述。在每一章的最后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树和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把知识进行归类并编号收藏,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随时提取出来。

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都不会只有一位数学老师,所以需要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能站在课标的高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数学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郑雪易法建傅荣主编《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乔治·波利亚著欧阳绎译数学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