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3天以内及以上感染率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留置尿管3天以内及以上感染率的护理分析

袁燕燕

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843400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患者,留置导尿3天以内及以上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对其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7年1月-10月间,收治的146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不同时间段留取中段尿样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不同时段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146例留置导尿患者中有12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8.21%。12例尿路感染患者中,1例发生于3d以内、3例发生于留置后4~15d、8例发生于留置后15d以上。不同时间段感染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风险越高,全方位护理从而缩短导尿时间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监测;护理措施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是解决患者排尿异常的基本手段,可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应用。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采用留置尿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已经成为留置导尿患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称之为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占医院院内感染的40%,甚至更高,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如何预防医院内UTIC已引起众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以我院普外科2017年1月-10月间收治的146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监测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以探讨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收到了理想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7年1月至10月间收治的146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为64例,年龄在23-76岁之间,平均为49.5岁。患者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43例,左甲状腺肿瘤25例,妇科肿瘤9例,输尿管结石20例,外伤性脾破裂16例,胆结石18例,胃癌5例,急性肠梗阻10例等。

1.2综合护理干预

护士在对患者行留置尿管操作前认真洗手、戴口罩及手套,减少感染机会,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注意插管动作轻柔,做到插管一次成功,整个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对疑似污染的尿管,需及时更换新的无菌导尿管,重新插入。导尿成功后,将导尿管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甚至脱落。将引流袋放置在较低位置,低于膀胱,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将尿管和引流袋固定在患者裤腿。在留置尿管期间,定期巡视,观察患者的尿液的颜色、性质以及尿量。在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避免尿液逆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增加排尿量,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在患者情况好转时,为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定时夹闭和开放导尿管,一般每2小时放尿1次。保持患者的会阴部清洁卫生,每日进行尿道口及导尿管的清洁护理,用0.5%碘伏清洗消毒会阴部。留置尿管时间避免过长。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中段尿的培养,以早期发现尿路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1.3尿路感染监测

常规留置导尿管,一次性无菌尿袋与尿管的连接处以0.5%碘伏消毒,随后以5mL注射器无菌留置2mL尿样,取样时间为留置导尿开始时1次,随后每3天1次。检测方法为:取0.1mL尿样接种到球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48h,对鉴定菌种进行常规分离,若G+球菌数≥104cfu/mL,G-杆菌数≥105cfu/mL,则判定尿路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16.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尿路感染率14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尿路感染(8.21%)。

2.2尿路感染的时间分布

本次研究中,留置时间≤3d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0.68.%(1/146);留置时间4~15d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2.05%(3/146);留置时间15d以上的患者尿路感染率则达到了5.47%(8/146)。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3讨论

留置导尿术是一种基本临床诊疗技术,可用于住院患者观察病情,以及急诊患者的救治。但留置尿管易引起逆行性尿路感染,其在医院感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约为20.8%~31.7%,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医院内感染类型。而超过70%的医院内尿路感染发生于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对人体来说是异物,而且导尿术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导尿操作中未严格无菌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导尿前未仔细检查导尿包是否过期,有无破损、潮湿、无菌物品是否合格以及未保持外阴部的清洁都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插导尿管为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保护屏障。男性患者用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以及男性尿道长而弯曲,应根据解剖特点进行导尿以免引起后尿道损伤、出血。选择尿道不当,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尿管过粗,增加了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而漏尿,且易脱管。导尿时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尤其是女性,尿道短,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因此留置导尿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易造成尿道感染。而且导尿管长期留置于尿道膀胱内,对正常的尿道生理环境形成很大破坏,严重减弱了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及膀胱的细菌冲刷作用,因此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本次研究显示,留置导尿时间不同,尿路感染的风险也有所不同。留置时间3d以下、4~15d、15d以上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0.68%、2.05%、5.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尿路逆行感染的发生风险与尿管留置时间呈现正相关,随着留置尿管时间延长,尿路感染率也随之增加。据既往报道显示,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几乎全部发生菌尿,对此类患者实行预防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留置导尿时间,才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的合理措施。然而,严格无菌操作,常规进行尿管护理和应用抗生素,仍是减少尿路逆行性感染的必要措施。总之,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越大,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留置,同时缩短留置时间,同时,留置导尿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操作规范,并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显示,我院采用的前瞻性护理措施,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尿路感染率,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柔妹,沈晓虹,曹春燕等.留置导尿管拔管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5,28(7):1203-1205

[2]黄晓美,徐叶进,朱碧红等.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19(6):570

[3]王其花.病人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刺激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11):108-109

[4]程红缨.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6(10):36-37

[5]汪玲怡.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8(1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