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火兴奋

火兴奋甘肃省兰州市中山小学730030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课堂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网络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教育信息化实施后,广大教师进行着网络支撑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这样便为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趣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就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中,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竞赛跑步引入新课,画面出示两个周长相等而长宽不同的长方形果园和花园,果园、花园中的鲜花、小草、果树用色彩鲜艳的图案展示出来,并使两位小朋友分别围着果园和花园跑起来。这种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算一算周长是多少,说一说计算方法。最后利用电脑把学生的思维过程配上轻音乐演示出来,在本课的重点之处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认知的过程通过量、议、算、说、看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效率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常规教学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充分利用幻灯片实物投影片、教学片讲解。再者,也可结合录像片双管齐下,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好奇心。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学生很难形象地感知的内容充分地展现出来,时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利用电脑,首先出示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经过平移使两个图形完全重叠;然后,沿三角形一边向上移动,再沿顶点旋转,使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通过以上环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由三角形如何拼成四边形的清晰表象,再结合思考题,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新旧知识迁移的认知过程中。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知识难点,提高认识、分析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记忆形式以机械记忆为主,从记忆上讲,3天以后视觉接受的知识的保留27%,听觉能保留16%,如果采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3天后知识能保留66%。可见知识信息通过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产生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助于知识系统化。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把传统的由教师运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教学方法改为用电脑演示,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进行分层次教学:一是显示长方体的框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二是通过画面的平移,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对面相等、对边相等等特点;三是当长方体的6个面、12条棱全相等,长方体就变成了正方体,感知“正方体”是“长方体”们特例。这样,学生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对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头脑中建立了立体几何图形的清晰表象,帮助了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我们经常提到“创造性思维、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在这里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可利用当今无处不在、内容丰富的互联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同学们到互联网上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不仅锻炼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解决一个问题、寻求一个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把多媒体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同时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袁智强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学学报,2002,11,(2),95-97。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8。

[3]张波关于数学CAI公开课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