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62例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乡镇卫生院62例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陈令松

陈令松

(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卫生院221011)

【摘要】目的总结62例阑尾炎切除术(开腹)的手术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62例OA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本组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切口感染4例,占6.45%。经及时消炎治疗后,最终痊愈出院。住院天数5~8d,平均(5.7±0.6)d。随访3个月时间,未出现肠梗阻。结论基层卫生院开展阑尾切除术时,结合患者阑尾炎类型,给以科学的操作处置,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开腹手术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33-02

阑尾炎在外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基层医院主要采取开腹切除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一旦误诊极容易出现病情加重化脓穿孔,甚至危及生命。现结合笔者近年来开展的多例阑尾炎切除术病例,总结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62例OA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17~76岁,平均(36.8±11.7)岁。发病至入院间隔2~37h,平均(12.7±8.2)h。其中坏疽性阑尾炎23例(37.10%);化脓性11例(17.74%);单纯性20例(32.26%);阑尾周围脓肿8例(12.90%)。

1.2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1]。②保守治疗无效,无手术禁忌症。③术前检查WBC计数>10×109L。④排除腹部手术史及其他急腹症;排除严重心脑肺疾病;排除近期有其他手术者。⑤病历资料齐全,依从性较好。

1.3手术方法我院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本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作为手术切入点。切口长度为3~5cm左右,逐层切开腹部组织,直视查看腹内情况。在确定未出现内出血、黄体破裂和胃肠道穿孔等情况时,寻找回盲部,并依次找准阑尾。先分离阑尾周围的粘连组织,再对阑尾膜进行清理直至阑尾根部。离阑尾根部0.3cm处钳夹,将阑尾切除,对残端进行处理后,再行缝合包埋。在确定无出血症状后,即可依次将腹膜逐层缝合[2]。

2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切口感染4例,占6.45%。经及时消炎治疗后,最终痊愈出院。住院天数5~8d,平均(5.7±0.6)d。随访3个月时间,未出现肠梗阻。

3讨论

阑尾炎切除术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常规手术,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根据临床统计发现,该手术的顺利完成率非常高,但相对的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也在逐渐上升。

3.1临床表现与诊断本组62例均为渐进式腹痛,早期起于左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肚脐周围。疼痛逐渐加强,呈现阵发式特点,且频率逐渐增高。右下腹压痛明显(多为麦氏点),以阑尾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胃肠道症状明显。本组62例均出现反射性恶心与呕吐,且多与早期腹痛同时发生。本组9例因并发腹膜炎,而在晚期仍有上述症状。早期出现乏力与头痛。随着阑尾炎症持续,逐渐形成中毒反应,本组62例均出现全身高温,37.6~39.8℃。本组26例出现腹膜刺激表现,包括腹肌紧张、肠鸣音微弱以及反跳痛等。本组7例出现腹部包块,均为阑尾周围脓肿。辅助检查WBC计数明显超过正常值。X线平片提示存在右下腹空肠或液气平面。

笔者结合基层外科工作经验,将阑尾炎术前诊断要点总结如下:(1)持续性右下腹痛,转移性或固定性的,多为阵发性。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频率增高。(2)典型的麦氏点压痛,可伴有腹膜刺激(如腹肌紧张等)。(3)全身持续性发热,可存在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4)血常规WBC计数及嗜血中性粒细胞升高。通常上述指征至少满足2项,即可确诊。

3.2寻找阑尾阑尾主要位于盲肠尾部三条结肠交界处,主要表现为盲肠后、回肠前后以及盆位[3]。根据不同阑尾的位置可分为低位和高位阑尾。由于多部位阑尾使得阑尾寻找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将腹腔切口后,能否在切口下迅速发现阑尾或结肠带,对阑尾寻找有着非常关键的效果。例如,在发现盲肠盲端后即可迅速查找到阑尾。通常情况下,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与腹腔是否有炎性渗液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若术中发现患者有炎性渗液则表明存在该症状。通过感觉炎症粘连度即可对盲肠位置进行确认。例如,有粪臭味则表明阑尾尾部穿孔。除上述阑尾寻找技巧外,针对不同位置阑尾,以下几种独特的手法也可迅速找准阑尾:(1)左侧阑尾:术前对患者症状进行仔细分析。若患者为先天性内脏位置转移,则表明左侧阑尾长位于左侧。(2)移动性阑尾:盲肠末端是主要发病部位,故患者为移动性较强阑尾,则首先应对盲肠盲端进行确认再依次找到阑尾。(3)高位阑尾:盲肠末端与盲肠所处位置还有一段距离,沿肝脏下方扩大切口即可快速找到相应部位。(4)萎缩阑尾:炎症反复发作却未及时治愈的患者以及有穿孔病史的患者,多会出现阑尾缩小,缩小后的阑尾与肠脂肪垂的形态非常接近,故非常容易出现误诊。通常情况下,在剪断长脂肪垂后无法看到官腔和粘膜层,且与之不同的是,阑尾位于三条结肠带相交的位置。根据这两个特点即可准确查找萎缩阑尾。(5)外位腹膜阑尾:多存在于右侧,将对右侧腹膜进行拉扯进入到盲肠内侧。再根据基础寻找法即可快速发现阑尾,顺利完成切除术。

3.3切口、阑尾包扎及脓肿处理手术切口感染多是由于处理不当所引起的[4]。阑尾通常运用右侧向斜内下延伸方式,结合较为普遍的阑尾管状与其最大长度,且末端属于盲肠末端。故针对腹部壁组织非常薄弱或小儿患者,则通常行小切口手术,使疤痕明显、组织打损伤、伤口愈合差以及切口感染严重等问题控制到最低。尽管这里要求小切口,当若不分情况行小切口,则可能出现如萎缩阑尾因其形态小,且位于盲肠末端等因素在深入插入切除的过程中,无法顺利完成,极易给患者的内神经造成损伤,使得阑尾切除手术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手术执行过程中,应与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病史、切开腹腔后粘液状态等来判断是否选择小切口,必要情况下,应适当延伸切口,确保患者在最佳的条件下完成阑尾切除术。用钳夹将阑尾以束状切除,注意与切端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出现盲肠回缩掉落的情况,例如:由于阑尾系膜相比之下较为厚实,故应行多次结扎。对荷包进行缝合时,应当注意观察荷包的大小,不得过小或过大,以防出现遗留死腔和根部埋入困难。例如阑尾根部出现炎症溃烂和组织脆弱,则应采用钳子齿口迅速将其夹住,缓慢将其拖出,结扎线则运用7号为主。例如根部阑尾脱落或根部穿孔导致结扎无法顺利进行,则应行穿孔修复缝合对其进行处理。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通常情况下,首先运用分离钳对其粘连进行分离,再运用吸引器钝性对肠管间、场馆内部以及大网膜内进行冲洗和吸引,将脓肿组织彻底清理后再行常规阑尾切除术。完成脓液抽取后需为患者注入适量的抗生素,防治出现感染症状[5]。

阑尾炎手术非常普遍,但术中若处理不当,则极易引起切口感染,例如: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并化脓性输卵管炎、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等,故运用手术技巧给予患者治疗,对提高患者满意率和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彪.浅析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J].中外健康文摘,2013,03:173-174.

[2]杨怀树.基层阑尾炎切除术后再手术10例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06):29-31.

[3]张晓彦.阑尾周围脓肿2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3):98.

[4]李正安.基层卫生院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3,21(08):170.

[5]梁荣,梁静,梁永华,等.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体会[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