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由考试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 2

一例由考试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宇文玉昕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6400)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杜某,女,18岁,汉族学生,未婚,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从小到大身体状况良好,从未出现过严重的躯体疾病。为家中独生女,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从上学开始,成绩一直很好。近一个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上课就紧张,焦虑,睡眠状况较差。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将近一个月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情沮丧、紧张、低落,睡眠状况较差。

个人陈述:从小到大,我的成绩都很好。由于自己的妈妈是老师,因此总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胜过他人。自己的班级和另一个班级不是同一个班主任老师,因而在成绩上总是在比较。班主任老师对我期望很高,每次都以我的总成绩年级第一为傲。在最近的期中考试时因为前一天复习到深夜,第二天考试时状态不好,成绩下降了,只取得了全年级第二名,总分比第一名低出了三分。虽然班主任老师没说什么,但是我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对我有些看法了。我觉得自己不行了,成绩退步了,并且觉得自己越来越浮躁,心里很难过。现在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我害怕再一次发挥不好,怕被老师批评,怕被同学瞧不起。越是临近考试,心里就越害怕,越担心,越是着急就越不能专心学习,也因此越来越没有信心,现在甚至一上课就会很紧张,心慌。我很想能克服考试前的紧张,就是不知如何做才好。

四、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陈述

来访者衣着整洁,面容很清秀,只是由于睡眠不好脸色有些暗淡,略显疲劳,除此之外,基本无躯体不适感。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能觉察到自己问题的存在并且主动前来寻求帮助,感知能力正常,语言表达非常流畅,言行一致;人格完整,相对稳定;情绪比较低落。

从来访者的同桌处了解到:来访者勤奋努力,成绩更是人人称羡,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是老师的宠儿。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补课,人缘很好。但是最近一个月以来,来访者整个人消沉了很多,上课的时候经常发呆,还因此被老师批评了两次。

五、心理测验结果

SDS:56:轻度抑郁

SAS:53:轻度焦虑

SCL-90:总分152

六、评估与诊断

(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来访者感知觉正常,思维清晰,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完整,相对稳定,只是情绪比较低落。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根据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该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人格稳定,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来访者心理问题是因现实刺激(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引起的,其冲突有现实意义;反应强度不强烈,控制在理智范围内,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正常;社会功能基本未受到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不到一个月,时间比较短;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对该来访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了解,其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也无精神病史,能正确描述自己遇到痛苦的切身感受,其痛苦的情绪发生原因明确,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稳定,故其此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除来访者的精神病可能。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来访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期末考试这一现实刺激所引起的,其冲突有现实意义,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不良情绪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尚未泛化,基本不影响社会交往,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内容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反应与初始事件不相关,该来访者也是以焦虑为主要症状,是以即将进行期末考试而引起,有具体的对象和固定的内容,基本没有影响社会功能,焦虑情绪时间短,不到一个月,症状没有泛化,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该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因素:女,18岁,正直青春期,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社会原因:①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上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良,给自己带来了痛苦的体验。②又要面临期末考试,害怕重蹈覆辙,再次失败。

(3)心理原因:不合理信念的存在:①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我的成绩好,班主任老师才会赞扬我,喜欢我,如果我再一次失败,老师就不会再喜欢我了②以偏概全:认为只有自己成绩得到年级第一,才是学习好的表现,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一旦自己再次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都会对自己有看法,不喜欢自己。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近期目标:帮助来访者正确看待考试焦虑,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考试中的成败,以合理的认知模式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模式,从而消除其焦虑状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远期目标:帮助来访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和个人成长。

八、制定咨询方案、进行心理咨询

(一)主要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三)实施心理咨询

第一次咨询: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第二次咨询:咨询任务: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恰当的认知,从而改变其情绪或行为。

第三次咨询:

咨询任务:帮助来访者学会合理评价,与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斗争。

第四次咨询:

咨询任务:巩固来访者的合理的认知模式。

第五次咨询:巩固、结束。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用合理信念代替了不合理信念,明确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已摆脱焦虑的状态,渐渐消除心中的紧张情绪,能正常上课和睡觉,上课又能集中精力了;对自己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二)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努力,来访者情绪稳定,睡眠良好,相信来访者的心理承受力已有了相应提高。

(三)周围人的评估

上课不再走神,容光焕发,又恢复了以前跟同学们玩玩闹闹的快乐状态,并且学习思路明显清晰了很多。

(四)心理测验复测SAS:43分SDS:44SCL-90:141

总结:本个案是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的心理问题,通过咨询师无条件尊重来访者并深入探讨心理问题发生发展和形成原因,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了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对来访者进行咨询,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上下册.民族出版社.

[2]郭念峰著.《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