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农机耕作推广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丘区农机耕作推广的思考

曹艳梅

曹艳梅(武胜县新学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四川广安638400)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10-050-02

推广丘区农机耕作是建设丘区现代农业的必要手段。在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丘陵地区发展和推广农机耕作是我们基层农机工作者长期思索和践行的问题。根据武胜县农机耕作发展的现状,对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耕作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

一、武胜县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耕作发展的概况

武胜县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地貌,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武胜县农机逐步由主要从事加工业、运输业发展到基本涵盖农、林、牧、副、渔及耕、种、播、收、加、运各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化发展进程。到2014年底,全县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45.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9.7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1台,变形拖拉机140台,农用运输车2307台;机动脱粒机34697台,耕整机6884台,小型联合收割机26台,插秧机7台;排灌动力机械8194台,农用水泵21250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5977台,农业机械净值10186万元。全县年机耕作业面积101.8万亩,约占总种植面积的90﹪;机电灌溉作业面积69.6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积20.54万亩,机收面积2.31万亩,机械脱粒30.2万吨,机械加工农副产品42.7万吨。全县共有农机户25447户(其中:农机专业作业户3521户),重点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6个,二级农机维修点4个,农机经销网点93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9650人。农业机械化作业己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丘陵地区农机化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农机化耕作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二是农机需求与农民购买力不相适应;三是农机与农艺脱节,农机很难适应农作物耕种方式;四是分散小农机与推行集约化生产不相适应;五是农机投入与产出不相适应。农作物季节性生产决定了农机作业季节性强,农机闲置时间较长,难以充分发挥农机资源社会化效应;六是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特别是基层农机技术及管理人员老化,推广经费缺乏。

二、丘区农业机械化耕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发展丘区农机化耕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丘区农机化耕作要坚持的原则是: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推进不同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二是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以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大综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加大协同攻关和推广工作力度,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三是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农机服务形式,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快农机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企业为核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四是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继续加大对农机购置、使用和农机工业的财税、金融等扶持力度,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丘区发展农机化耕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县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生产各主要环节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0.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带动全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个,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4个;力争全县机耕便民道通达率达到70%;全县机电提灌站完好率达70%,灌区保灌率达到80%以上。

三、丘区农业机械化耕作发展的工作思路及其工作重点

丘区农机耕作推广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为农机化发展推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推进和加快农机服务社会化的进程,是我们目前和今后应当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我县农机化发展和推广的工作思路是:继续加大和完善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政策宣传落实,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积极发展农机销售市场、农机作业市场和农机维修市场;加大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行节水灌溉,加快乡村道路及田土机耕能力建设;依托发展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专合社,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走出一条"政府扶持、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农机化发展道路。面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国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应找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农牧渔业主要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县农机化加快发展。

丘区农机耕作推广发展的工作重点是:

1、强化耕地整理,打好农机化基础,对农田实施调形改造,大力实施以格田整理,加强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公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为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创造基本的作业条件。

2、加快推广实用农业机械。充分利用我县农机制造基础,推广轻便、耐用、低耗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加大灌排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灌排设备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

3、积极推进农机耕作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机专合组织,促进农机专业大户和种粮大户合作,推动"两户"互动,示范带动高效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小麦向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延伸,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

4、加强农机化耕作实用人才培养。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要加强在岗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的培训,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

四、丘区农业机械化耕作发展的支撑条件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增大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农机化耕作工作责任制,将农机化耕作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相关部门要共同做好推进农机化耕作工作。要切实加大扶持农机化耕作的力度,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机化耕作投入机制。

2、抓好示范,典型引路。丘区农机化耕作发展要抓好示范点建设,依靠典型引路。在典型引路、逐步推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及规章制度,建立产业化的标准和现代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农机服务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调整农机产业。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产业也要在结构和布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调整的具体思路:一是在装备结构上,要在农业机械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农机装备结构就调整到哪里,着力调整小微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机械、运输机械与农村其它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二是在生产结构上,由主要抓农田作业、农业运输机械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机械化方向发展;要对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水果保鲜、加工、储运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机械化水平。三是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机械孚化、机械自动喂料和污染物机械化处理等畜牧机械;投饵、增氧、清淤、饲料加工等渔业生产机械;配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林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旱作节水机械等,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充分了解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明确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机械化耕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培育出一套完整的丘区农业农机耕作产业链和产业模式,将有利于推动丘区农机耕作规范化、普遍化、常态化,推动丘区农业机械化工作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