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黄小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黄小运

黄小运

黄小运江西省临川二中344100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理科生的基本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借着新课改的大潮,重新拾起被人遗落的实验教学,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育健康有效的原则,励精图治,将实验教学进行到底。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物理实验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微型性,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曾在《物理通报》中题词:“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中国的物理教学有一个倾向,即物理是逻辑。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在正在起着、将来必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几乎每年都有,实验基本技能几乎每年必考,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延伸拓展式实验等也有所涉及。但是目前实验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简单化、实验过程形式化、实验结果唯一化的现象,学生的物理思维、实验方法、探究能力得不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普遍较弱。

针对目前学生实验能力的掌握情况和高考的改革趋势,笔者分析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

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树立科学思想、形成科学态度所不可或缺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有其深刻的原因。

1.有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狭隘地认为实验教学费时又费力,而高考分值只有十几分,远不如腾出时间多做题来得实惠。殊不知实验教学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实验题的解答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是物理教与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2.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项长效的教学行为,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相比于做10道实验题),而这恰恰是与考试制度、升学率相矛盾的。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实验的重要作用,迫于现实的压力,依然会选择做10道题。

3.考试制度是纸上考实验,更多地考查的是学生相关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则完全不能体现。这就对命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兼顾,既能考查到学生平时是否真正动手操作了实验,又能考查学生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似乎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二、加强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

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操作实践等几部分内容。这部分教学应该在高中一年级进行。学生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只有以正确的理论做基础,物理实验才可能更加有效地进行。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做示范之前,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质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先思考问题,考虑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将实验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能动性,当然,教师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就要将课堂设置在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验室独立完成;如果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师就要先提前示范,将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都提前告诉学生,避免学生走弯路。

4.注重物理实验细节的思考,体会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构思。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为什么要两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为什么要使长木板倾斜以平衡摩擦力?……借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使之深刻体会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养成学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侥幸心理和懒惰心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媛媛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1,(05)。

[2]邓民立足三个转变,优化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9,(15)。

[3]尹绍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J].科技信息,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