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李瑞娟

李瑞娟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上海200234)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而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本文将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来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共同愿景;人文关怀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示怀疑,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与经济建设分离、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精神范畴,根本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因此,认为在企业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空喊口号,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更无法推动企业的发展。事实上,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这一客观现实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从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的观点来看,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规律来讲,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对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必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内涵

就企业而言,所谓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后,员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再外化为智力和体力的发挥,最后给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企业员工,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塑造员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促进整个经济效益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企业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企业共同愿景的建立

1、共同愿景的含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猎人在湖边布下罗网,许多鸟落网了,然而这些鸟很大,带着网飞走了。猎人跟在鸟后面跑,农夫看到说:“你要跑到哪里去啊,你能用一双腿追上鸟吗?”猎人回答说:“如果只有一只鸟,我是没有办法把它捉住的,但像现在这样,我就十拿九稳。”后来果然如此,那些鸟各自要朝自己的方向飞回去,一只要去森林,一只要去沼泽,一只要去田野……到头来就一起连网掉到了地上,猎人便把它们捉住了。

鸟亦如此,那么联想到我们人类呢?如果将网看成一个企业,将鸟们看成企业的团队成员,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之所以造成了集体性的悲剧,原因是每个人都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来使他们确信自己暂时的牺牲可以创造后来集体更大的共同利益。由此,我们认识到了共同愿景的构建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共同愿景是指鼓舞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愿望和远景,是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对其最简约的表达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

2、建立共同愿景的途径

(1)鼓励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集而成的,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也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人们没有自己的愿景,他们所能做的就仅仅是附和别人的愿景,结果只是顺从,绝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如果员工能为实现个人愿景全力以赴的工作,这会产生强大的创造性张力,这种张力会同时加速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进程,而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又反过来会促进员工个人愿景的实现,最终达到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稳步发展“双赢”的目的。

(2)坚持“适度”原则。首先,时间定位。共同愿景描绘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愿望、目标和景象。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的愿景各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建愿景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时间的定位。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建立的愿景将成为一个遥遥无期的虚幻景象,便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其次,共同愿景与现实愿景的差距。如果愿景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会使员工感到气馁,热情消退,进而停止对愿景的追求;相反,如果愿景太低,员工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则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使愿景丧失其凝聚作用。因此,企业要构建一个有一定深度的愿景体系,使企业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3)执行并落实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制定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将其贯彻落实到企业中,如果只是将其停留在口头、文字等形式上,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愿景一旦制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愿景的方向前进,每时每刻体现在行动上。尤其是企业领导者更要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让大家达成共识,从而行为一致。同时要让愿景体现在工作效绩上,因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不能被物质所表达,是不能让员工信服的。

(二)企业人文关怀的创建

1、人文关怀的含义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具体到企业而言,就是企业对员工生存状况的关怀,对员工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简言之,就是要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作工具。

富士康跳楼事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如果简单地孤立地看其每一起跳楼事件,很容易将去归结到员工个人身上,比如说情感、疾病、家庭贫穷等。但这只是诱因,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地原因在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狼性”,而忽略了对人的本源价值的爱护和尊重,没有体现人文关怀。

2、创建人文关怀的途径

(1)既要有严肃的氛围更要有轻松地环境。一个企业要稳定有序的发展,就必须有一套科学严谨的制度来加以约束,但这些制度不应当成为束缚职工的围墙,而应当成为指导职工按照最有效方式工作的建议。同时更应该为员工创建一个轻松、自由和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生活环境。比如说,不断提高员工福利的同时更要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定期组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这样,每一位员工才能心情舒畅地、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2)要扬人之长,更要用人之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企业在考虑如何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尽可能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宾馆的经理,用的是瘸子的人扫地,驼背的人洗碗。别人大惑不解的问他原因时,瘸子扫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扫的干净;驼背洗碗,免去了正常人弯腰的痛苦,洗得干净。这样做,还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何乐而不为呢?这个经理的做法是一种人性的宣扬,人间真情的流露,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深刻体现。

(3)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著名的马斯诺需求理论指出:人人都有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可以说,前者指的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后者说的是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不应该把员工作为管理的对象而应该看作战友和同盟军,弱化雇佣意识,这样员工就会有一种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努力报效企业;另外,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也很重要,我们都知道长时间不断重复枯燥的工作对于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更希望有几个真心的朋友来作为倾诉的对象,以此来缓和压力。倘若员工之间犹如冰山一样冷漠,那么就会造成其负面情绪的累积,最终瞬间爆发,酿成诸如富士康企业的悲剧。

总之,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它为企业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山海:三联书店,1998;

[4]孙效增.我国构建和发展企业文化的思考[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

[5]蔡昌淼.日美企业文化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改革与发展究,2007;

[6]范喜贵.无形•有形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第四阶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孙佳明,蒋洪鹏.小议组织的共同愿景及其构建[J].市场周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