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让幼儿爱上早期阅读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议让幼儿爱上早期阅读的策略

张风华

河北省大名县第四幼儿园张风华

【摘要】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能使幼儿通过听和说获得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起早期接触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4.64【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42-01

早期阅读是什么?我认为是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喜爱与兴趣,是把书、把阅读变成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她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一旦孩子和书、阅读交上朋友,不仅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情操。如何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早期阅读呢?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尝试探索的问题。通过在实践中多年摸索,我觉得运用“巧”法可以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

一、掌握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1、早期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是儿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最早途径。以前幼儿园的教育一向重视幼儿的口头语言发展,忽视了对早期阅读的研究。这几年来,国际国内教育界都重视和加强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探讨,对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认为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能使幼儿通过听和说获得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起早期接触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只要在大、中班语言教育中,适当重视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具体形象的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那么幼儿将不误书面语言学习的好时期。

2、教师学习了解一切与书面语言有关的内容。对于有些人的观念,阅读就等于识字,早期阅读就意味着让幼儿提前识得一大批字,幼儿园一接触到文字(汉字)就是小学化,我认为这是偏面的,识字虽然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大量的识字也不是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任务。早期阅读既然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一切与书面语言有关的内容就可成为早期阅读选择的内容。幼儿园增加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知识,而不是要求他们获得书面语言的本身,也就是掌握文字。因此我们不必急着让幼儿大量地识字,而是让他们知道一些有关文字的知识,知道如何学习阅读图书,为今后进入小学正规系统的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3、明确了早期阅读对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作用。幼儿通过早期阅读还能帮助幼儿尽早地接近书面语言,有许多能干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早年阅读的结果,他们在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心想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对读和写的兴趣和信心。幼儿对书面语言知识的了解,不仅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自我纠正、自我调整的阅读技能,而且还为日后的正式学习打好基础,是为将来的阅读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二、明确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一是要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积极主动接近书面语言的愿望,帮助幼儿获得热爱书籍,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乐意观察图书中的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二是幼儿初步知道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关系,并有所了解书面语言的重要性。三是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的敏捷水平。要知道幼儿观察摹拟书面语言是否敏感,首先一点就是幼儿能够通过观察书面语言与其它语言呈现方式的差异,了解母语(国语)的特征,相互间语义的不同,能够进行模仿。如认识“方”和“圆”字之间的差异,从而感觉他们代表不同的意思。幼儿虽然不会写字,但能够用图画的方式去摹拟自己感兴趣的汉字。

三、巧选材

选择好的材料是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的基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的阅读材料,适宜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幼儿把阅读活动和良好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逐步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使之终生受益。首先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易于被幼儿理解。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与自己的真实生活或想象世界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如果故事中讲的就是幼儿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或是他们经常喜欢想象的情形,幼儿就容易理解、产生共鸣,也更愿意去读。如故事《三只蝴蝶》、儿歌《小手真能干》等。其次,所选内容要有幽默的语言、想象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的结尾。即使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主题,如果语言过于平淡,情节没有起伏,结尾毫无意外,这样的故事也很难引起幼儿兴趣;能够反映幼儿情趣、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最能打动幼儿,吸引他们反复阅读。如经典故事《小红帽》,《七只小羊》等。

四、巧用法

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形式是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的途径:

1、图文互译法。早期阅读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在阅读的初期,应让幼儿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在这一阶段,我一般运用单面单幅画面的图书,如《婴儿画报》,画面色彩鲜艳、形象可爱,有较强的吸引力,与图片对应的旁边有内容简洁、字体较大的文字说明,我先让孩子观察图片,引导孩子把握画面内容,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当孩子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又会积极地认读文字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并逐步习得完整、连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2、制造悬念法。我在讲述图书故事时,常把重点问题抛给孩子,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例如《三颗星星》的故事,首先提问:“你们看见过星星吗?见过红、黄、绿不同颜色星星吗?”孩子可能会说:“我见过,我见过。”这时再问:“可马路上的车怎么会听星星的指挥呢?”幼儿一听,马上会被这个悬念吸引,促使他们积极地阅读,以寻求答案。

3、游戏巩固法。《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阅读活动要以幼儿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为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我继续为幼儿创造多种活动情境或条件,例如:提供表演的头饰、道具,提供绘画的纸笔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游戏。

4、自我感悟法。在阅读活动之前,先讲故事,使孩子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相关画面的表象,然后提供图书进行阅读,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阅读的经验。

五、巧奖励

巧用奖励是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的需要。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奖励是一种激励机制,获得奖励是人内心深处的渴望,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奖励。如果老师能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对幼儿实施奖励,会极大地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使幼儿很快爱上阅读。如在幼儿会读的儿歌、故事、散文的那一页盖红花,每周比一比看谁的红花多;能力较差的幼儿和老师共同阅读,在有小小进步的时候老师给一个拥抱,给一个亲吻,给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对有进步的小朋友全班一起给予掌声鼓励;对特别突出的幼儿老师送他一个小小的礼物,如一个玩具小星星等,这样都会让幼儿觉得特别开心,觉得有成就感,也更爱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不是让幼儿早早地成为书本的奴隶,而是让幼儿爱上阅读,成为书本的主人,成为主动思考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