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

熊林

熊林(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中心医院401334)

【摘要】目的为了总结和探讨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方法总结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并进行评价,总结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最后讨论血栓形成风险评在临床应用的价值。结果深静脉血栓疾病严重但可以治疗,目前实验室检查主要集中在d-二聚体的检测上,治疗方法主要有肝素治疗(现在逐渐被低分子肝素代替),另外,最新开发的具有靶向作用的最新开发的新型抗凝药物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具有优秀的临床作用效果,最后抗凝治疗,深静脉的溶栓治疗都标志着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结论除了常规的静脉血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还应该注意到运动对静脉血栓的影响和运动对深静脉血栓后的恢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d-二聚体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而且,换着用一般对该类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大部分的深静脉血管栓患者在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1-3]。为了总结和探讨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进展,本文进行了如下探讨:

1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静脉血栓在临床诊断方面需要诊断医师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判断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的客观检查和评价。尽管关于诊断该类疾病的医学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对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深静脉血栓的以往的临床诊断标准(静脉造影)现已很少实行。现代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通常使用加压静脉超声和阻抗体积描记法,相关临床文献显示这两项检查对深静脉血栓症状性的,近端的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这两种方法对于无症状的,孤立的远端血栓不能很好地察觉。因此,在用以上方法检测后,很有必要在一周之内对具有风险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超声复查。

目前,在医院药理学实验室中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检查主要集中在d-二聚体的检测上[4-5]。d-二聚体是人体内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之一,当临床检测到该交联纤维蛋白时,就能够确诊体内有内源性的纤维蛋白(血栓)的相关降解活动,由此可以证明静脉血栓的存在。

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2.1肝素治疗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要预防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二是在治疗后要尽量减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对深静脉血栓的初始治疗用肝素治疗,应用肝素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患者的血栓在体内的蔓延[5]。

2.2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的引进和推广使用,逐渐代替了肝素在传统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地位。低分子肝素的给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只需皮下注射即可得到很好的生物利用度,低分子肝素有更长的半衰期,并且具有可预测的血小板抗凝效果,并且低分子肝素不必每天都进行常规的测凝血功能检验,从而大大简化了静脉血栓的初始治疗[6-7]。

2.3新型抗凝血药物现代临床上应用的新型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具有更持久的半衰期和更短的起效时间,该类药物对人体内的凝血因子Xa具有靶向定位作用[6],直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而达到抗凝效果。

2.4溶栓治疗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其优势一是在于溶栓药物能够更完整地溶解血栓,改善血栓患者的症状;二是明显减少了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三是能最大限度的预防血栓后遗症的产生。临床上的大量实验数据表明,新型抗溶栓药物链激酶和尿激酶等在短期的临床治疗方面可使30%-60%的血栓得到溶解。新型的溶栓治疗药物在给药方式上主要分为全身给药和局部注射[7]。

3血栓形成风险临床价值的讨论

3.1年龄因素深静脉血栓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很低,但是该类疾病常见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年轻人群中,对年龄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随着人群平均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相关文献显示:年龄大于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增大更加明显。

3.2病史因素有过深静脉血栓既往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该类疾病的概率明显大于没有既往病史的人群,根据有复发的文献[8]报道:在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再次发病的概率高达7.3%。

3.3手术与创伤因素手术与创伤因素是临床上引起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在髋关节置换术等矫形外科手术后,如果不进行抗血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可高达43.4%。

3.4肿瘤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栓塞的发生可能会出现在肿瘤发展的任何阶段,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发生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且肿瘤对静脉的机械性阻塞和患者患病后活动减少能显著增大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3.5其他因素吸烟,肥胖等生活因素也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9],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人群和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人群发生血栓的概率也大于普通人群。

参考文献

[1]AgneliG,VersoM.Managementofvenousthromboembolisminpatientswithcsncer.JThrombHaemost,2011,9:316-324.

[2]张新,刘澜,郭平.加压泵顺行静脉溶栓治疗118例分析[J].当代医,2009,5(22):99-101.

[3]葛洪峰,段永建,李旭,等.以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44例临床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299-300.

[4]曾昕明,王鹏程,赵军.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9,14(147):344-349.

[5]LaihoMK;OinonenA;SuganoNPreservationofvenousvalvefunctionaftercatheter-directedandsystemicthrombolysisfordeepvenousthrombosis[J],2009,71(4):889-895.

[6]ColeCH.PrimaryprophylaxisofvenousthromboembolisminchildrenJPaediatrChildHealth.2010.46:288-290.

[7]TickLW;KramerMH;RosendaalFRRiskfactorsforpost-thromboticsyndromeinpatients[J],afirstdeepvenousthrombosis.2008,9(12):99-103.

[8]夏爱君,郭方明,赵燕.超声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测及相关因素的评价[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958-964.

[9]依力哈木?买买提,赛力克?马高维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治疗进展口.新疆医学,2008,38(1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