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悉

林华瑾

关键词:市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1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市场供求现状

1.1人才市场供需两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人事部公布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最新排名及统计信息显示,市场营销排在所有招聘专业的第一位,求职专业的第二位,出现了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

1.2专业人才供应量大,但高素质人才紧缺虽然我国近年来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小,人才市场供应总量大,但是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不少问题,未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市场营销总监、市场营销经理等高级营销管理人员已被纳入国家紧缺人才管理系统。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目前用人单位对营销专业人才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

2.1人才培养理念不清晰,专业定位不准确目前企业正处于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高需求时期,真正掌握应用技术的大学生应该比掌握纯学术理论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大量高职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营销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学校应找准自己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出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具有从事商品批发、零售、采购、推销等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营销策划、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创新能力、进取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专门人才。落实到学校的具体的办学思路上是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说白了也就是应用现代市场营销观指导学校人才培养。

2.2人才培养模式应有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及发展目标,是当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准确的人才定位要求下,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该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才能够真正做到学校让企业和社会满意。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再进行专业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又往往简化为全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在临毕业进行一次综合实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缺点:一是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结合周期长,不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差;三是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养,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用人企业不满意,影响工作效率,增加用人成本。为此,我们可参考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人才市场对营销人员的需求,进行必要的改革:

3.1减少理论授课时数,加大实训课时比例。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实训课一般占总课时的60%~70%,我们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实训课时应不低于50%,一些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如《推销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等)更应高于此比例。我们在2008级学生的教学计划中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将所有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安排在两年内完成,理论与课内实训课时控制在1600学时左右,第三年全部安排综合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在教学环节上务求突出实践性,即在教学体系内穿插三个阶段实训教学环节:第一,课堂实训教学环节;第二,实训室实训环节;第三,校外实训基地参观或者顶岗实习实训环节。在构建实践教学方面我们要体现三个原则要求:①实际原则。即所选的教材,所教的内容都要体现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操作要求。所选派的教师,都要求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②实操原则。即所讲授的东西都要保证具有实际操作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学后可以直接应用到企业的经营实践当中去。③实在原则。即在教学上还要体现德育教育,通过实训向学生灌输本行业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素养。

3.2改先理论、后实践为理论与实践同时铺开。这种做法的基本思路是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相应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在同一时间段内给予实施;第五、第六学期在用人单位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这样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达到知识与技能同步增长的目的。

3.3加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推动理论与实践对接的第一动力,教师自身经验缺乏,实践经验和创造能力不足,也就不可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推动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企业,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建议学校采取专业教师轮流下公司锻炼的办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合适的时候进行经营实践,丰富实践经验和阅历,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兼职教育的成分,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3.4坚持“按需施教”。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还应根据企业的用人进程,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调整课程门类、课程顺序与课程进度,及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对于某些主干专业课在用人单位急需人员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开,上岗后再补开其他课程;对于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可以列为选修课或讲座课,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学习。

3.5做到“因材施教”。课程深度与学生素质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编写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我校为例,我们的学生既有高中起点的,又有初中起点的,他们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就业发展期望均有区别。因此即使是开设同一门课程,由于生源不同,授课时间有限,侧重点和深度及讲授技巧应有差异。

3.6进行“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改变传统单一的闭卷考核形式;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通”,使学生增加就业的敲门砖。同时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3.7建设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培养营销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运行机制,是培养高职营销人才的主要模式,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高职教育才能办出特色。高职院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购买营销应用软件,沙盘等,还可创建校内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既能缓解高职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3.8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产学合作教育是当今国际和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高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习环节(可将实习环节分为六个部分:企业认识实习、推销模拟与生存训练、市场调研实习、专业实习、营销策划实习、毕业实习),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习,既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从学校恳求企业“帮忙”到校企双赢,使企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把学校作为企业人才的真正培养基地。

总而言之,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考评创新到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争取尽快尽好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亚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之管窥[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1.

[2]何绍红,莫英松.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

[3]丁明利.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2.

[4]俞仲文等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