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吕琢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430000

吕琢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存压力增大,该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发病率明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是长期心肌缺血及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心肌梗死后心室的电重塑等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会加重患者的心肌缺血的症状,且会引发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胺碘酮属于广谱的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我院使用胺碘酮治疗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年龄52~78(62.45±4.78)岁;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分别为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10例行急诊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其中频发室早16例,短阵室速4例,室颤1例,对照组男16例,女5例;年龄55~79(63.98±5.02岁;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例,分别为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12例行急诊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其中频发室早15例,短阵室速5例,室速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情况、心律失常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低钠低脂饮食,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大小便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主要为使用利多卡因或β受体阻滞剂,以及必要时给予电除颤。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必要时加用胺碘酮治

疗,具体方法为: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使用剂量为胺碘酮(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108)150mg+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20mL,在10min进行静脉注射完成,然后进行静脉泵入,0.5~1.5mg/min,一般初次给予负荷剂量后控制不满意则可间隔15~30min追加150mg静脉负荷剂量,若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满24h,采用口服胺碘酮(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872)治疗,初始剂量为0.2g,8小时/次,连续服用7天后改为0.2g/次,12小时/次,再服用7天后改为0.2g/日,进行维持。对于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可采用直接口服进行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频发室性早搏的数量较治疗前平均较少超过90%,成对室性早搏的数量较治疗前减少超过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较治疗前超过70%,治疗后未再发生室颤,有效:患者频发的室性早搏的数量较治疗前平均减少超过70%,成对室性早搏较治疗前减少超过6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较治疗前超过50%,无效:频发室性早搏的数量较治疗前平均较少小于50%,仍有频发室早或者短阵室速,甚至室颤以及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

表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χ2=5.0844,P=0.0241<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内科中较为常

见的严重的疾病。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了心肌细胞坏死以及膜不稳定性增高,出现了折返及异常的自律性所引发的。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是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靶点为浦肯野纤维以及心室肌细胞,通过减慢4相除极速率,从而降低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促进钾离子外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从而起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胺碘酮具有I类、II类以及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生理学特点,具有轻度的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物,同时具备钠通道阻滞与钙通道阻滞和β受体阻滞等多种作用,不仅仅可以延长浦肯野纤维以及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还能延长心房及房室结的传导时间,阻滞折返激动,同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抑制交感活性,对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极佳。药理学研究表明,胺碘酮还具有一定抗氧化损害的效果,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因此临床上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3]。胺碘酮的优点在于患者对其耐受性较好,且负性肌力作用相对小,仅有微弱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剑锋,杨吉栓.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42-43

[2]朱建刚,廖志坚.异舒吉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2(1):124-125

[3]廖志生,富蓉,魏峥,等.参麦养心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