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初探

蔺胜兰

——关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几点思考

蔺胜兰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初级中学710400

摘要: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论实际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冲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顺利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的“思想品德课要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一总目标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顺应社会潮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就此,我想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冲击着思想品德课教学。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丰富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及以权谋私、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改革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课改之前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理论性强,说理教育多,教学内容相对偏深。在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感受的实际问题变成书本内容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面对社会环境及课程改革的变化,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教与学相脱节。

二、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自尊、自信与自强不息》时,我联系本县被评为“西安市十佳青年”的方慰斌身残志不残的事迹,启发学生明白事理,牢固掌握教学重点。方慰斌自小患小儿麻痹,下肢瘫痪,未进一天校门,而仅靠左手写字,顽强自学了初、高中的课程,又自学取得了医学专科学历,为乡邻行医治病。他的事迹在全县传颂,西安晚报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位青年身残志不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成功,正是自信、自强不息的表现。同学们感觉到身边的事例很亲近(方慰斌曾被邀在我校做过报告),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在教学改革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1)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注重落实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时,我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查找、搜集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壮举,课堂上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同学们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发言踊跃。有的同学列举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有的同学列举了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同学还列举了上海世博会中志愿者们的爱心奉献。在讨论中同学们逐渐认识到什么是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并立志为肩负历史使命而勤奋学习。

(2)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注重时政引领,把握时代脉搏。例如,在学习《在竞争中和平发展》时,我除了向学生提供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政实例,还引导学生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世界格局的影响,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和弊,中国应如何化“危”为“机”、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等。同学们在课堂上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时政热点的了解分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新课程理念下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要适应课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二要结合现实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分析研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三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多看书、报、杂志,及时上网了解信息,注意搜集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在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会运用自如,联系得当。使教学在和谐愉悦中进行,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适应社会环境和课程改革的变化,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