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夯实党执政的人才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努力夯实党执政的人才基础

熊福清

努力夯实党执政的人才基础

熊福清

湖南省嘉禾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邮编:42450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充分说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夯实党执政的人才基础。

一、强化人才意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和善于凝聚各类人才的政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培养选拔了大批各类人才,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才的需要。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的人才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策还不配套,等等。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切实做好人才工作,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

二、更新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做到不拘一格,广纳贤才,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观念,观念一新视野宽,观念一变人才来。因此,要不断更新人才观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才观。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识人观。人才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标准有不同的界定和诠释。人才又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相对性。过去长时间我国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视为人才,这种人才评价和统计标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这种单一的人才标准已显得很不完善,不能涵盖所有人才。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标准,就会把许多没有文凭和职称而确有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的人才排斥在外,就会压抑和埋没大量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人人都可成才。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建立新的人才标准,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学历、职称、资历、身份都只是判别人才的参考,而不是人才的标签。“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中间有天才。”谁思想品德好,有一技之长,能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谁就是人才。二是要树立开放的选人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队伍的社会构成和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的内涵和外延都已扩大,人才的概念已从党政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扩展到不同所有制。

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价值创造者。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吸引和汇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成为人才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同时,党对干部队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逐渐淡化,党组织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内的人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要树立开放的人才观,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地域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拓宽视野,广揽人才,不断扩大人才工作的覆盖面。三是要树立辩证的用才观。人才中的通才不少,但多数是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而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则无人不可用;弃长就短,则无可用之人。在用人问题上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看人要看主流、看大节、看他的全部工作和一贯表现,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切不可求全责备、以偏概全。不同类型的人才,遵循不同的成长规律,走不同的成才道路,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甚至表现出与常人迥异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子去衡量和使用所有人才。要掌握人才的特点,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使所有人才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能力培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和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速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这样才有可能不断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是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党政人才队伍是党的执政主体,其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关键生产要素。专业技术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这三类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二是要突出抓好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层次人才既是人才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是关键资源和决定性资源,又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领军人才和将帅之才,是其他人才的发现者、培养者和使用者。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要站在战略高度,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三是要创新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习和实践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

念,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人才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和良好条件,帮助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人才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四、坚持党管人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保证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法制保障人。一是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工作量大,牵涉面广,而且用人主体和人才的层次、结构日益多元化,必须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改进人才工作领导方式,理顺人才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对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要关心、支持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管理不能单纯采用行政手段,而要把宏观指导与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和机制保证人才工作的有效运行。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点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规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贡献与报酬相适应、鼓励创造、能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解除人才后顾之忧的保障机制。三是要优化人才工作的环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做好营造环境的工作,为所有人才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工作创业环境、生活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