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刘红燕孙民

刘红燕孙民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外三科830011)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服务,对观察组进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4.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经调查,观察组获得的总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获得的满意度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妇科肿瘤;针对性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90-02

前言

深静脉血栓作为术后较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静脉壁受损以及静脉血液循环缓慢导致;深静脉血栓容易引起肺栓塞等严重病症,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2]。本研究通过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高度配合了治疗进程,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较佳。本次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0例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45例观察组以及45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为(47.18±2.04)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60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为(48.14±1.99)岁。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如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术中配合手术的一般护理措施、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指标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由于妇科肿瘤患者较易形成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有关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沟通,避免其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以及恢复进程。其中,沟通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具体病情、主治医生根据其病情制定的治疗方案、手术的一般预期结果以及术后常规反应、术后护理方案等。其次,护理人员须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述,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需求。

1.2.2术后护理

1.2.2.1针对性病况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术后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其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具体包括:(1)实时对患者下肢表征进行观察、记录。(2)在患者术后麻醉药效未退期间对其进行下肢活动锻炼。(3)遵照医嘱使用肝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4)患者麻醉药效消退并清醒后,建议患者主动进行下肢活动锻炼,可借助肌肉泵恢复患者静脉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须严格交接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悸胸痛、低血压以及呼吸受阻等现象,应立即向医生反应。

1.2.2.2日常护理

护理人员应将病房温度以及湿度维持在科学水平;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且定期更换患者床褥。其次,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合理饮食建议。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应多进食低钠低脂、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流食、蔬菜、鸡蛋等。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的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有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55%,而观察组仅有2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另外,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

观察组5539(70.91)14(25.45)2(3.64)0(0.00)53(96.36)

对照组5528(50.91)16(29.09)7(12.73)4(7.27)44(80.00)

x24.620.183.034.157.07

P<0.05>0.05>0.05<0.05<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主要指患者由于术后深静脉循环系统发生异常,导致血液凝结堵塞血管腔,造成血液回流受阻而形成的血栓病症。其中,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极高,据调查,其发病率曾高达46%。深静脉血栓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无法正常行走活动、甚至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4-5]。因此,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十分必要。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而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说明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上具有显著效果。另外,观察组96.36%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满意度,且P<0.05。说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效果以及护患关系的维护方面更胜一筹。

综上所述,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在有效配合治疗进程的基础上,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获得的满意度较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蓉.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1):131-132.

[2]李倩.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54-1357.

[3]范霓.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6):66-67.

[4]张英.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12,13(05):566-569.

[5]徐从蕊.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09-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