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陈昌安

陈昌安

摘要:数学学习效果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同时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教学中,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习惯;意志力

作者简介:陈昌安,任教于陕西省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智力因素的活动与学习效果直接有关,同时它也受学习主体的主观意愿和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所以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实现”好学”、”乐学”与”善学”、”会学”,教学就不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培养等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个广义的概念,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是理想与信念,学习的兴趣、情感和意志。我们强调启发教学的感情教学因素,就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反映为一种个性特点与个性倾向,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学习活动中有重要的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教学中,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以学习为乐的习惯,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作引玉之砖,求教同行。

一、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又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学习动机是人进步的关键。一个人的学习动力,一方面决定他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是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努力地去实践学习目标的根本动力。例如:某些人在学习过程中某段时间感到学习没劲,提不起精神,除一些原因外,还有就是学习动机不强或动机低浅造成的,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学习进程,给以后学习带来压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呢?

1.坚持学习目的教育

学习目的直接制约着学习机动的水平。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结合数学教学具体内容,介绍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用生动事例阐明数学的重要性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数学的基础作用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高新尖端科研紧密相连。学好数学与学好相关科目、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并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

在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时,首先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不切实际的幻想,好高骛远。

二、数学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不断引起学习的需要。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有效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好奇,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如讲”多边形内角和”时,当讲完多边形的定义,让学生任报几个多边形,老师迅速准确地说出其内角和,这样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求知欲,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能够充分调动,通过不断引起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乐此不疲。

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机会。

例如:在讲这样一个题时:已知a>0,b>0,a+b=1,求证:(a+)2+(b+)2≥,给出8种证法,然后再提醒同学,如果仔细推敲,还有不同方法,不妨一试,课后果然有些同学把不同方法找出来了。这样,学生既加强了对重要公式的识记,丰富了解题经验,又增加了兴趣。由于兴趣易受各种影响而转移,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与深刻性,以教学和学习实践不断引发学生兴趣,如: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参观访问、开展课外活动、数学竞赛等。

三、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就要不失时机,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锻炼他们顽强刻苦、勇于拼搏、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

通过数学中条理化、严密推理的教学,指导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实践中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数学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数学的严密性、条理性以及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等的要求,指导学生数学学习实践中形成自查、自评、自我约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中,课前布置预习;讲课时,对学生通过预习后已理解的内容,教师略讲,可以”轻描淡写”,而对学生预习中未弄懂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展开,用”浓墨重彩”。这就使学生意识到课前不预习,就无法听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又如:在解题教学中,利用每个解题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审题”教学时,培养学生的仔细审题,左右推敲的习惯;”解题”教学时,培养学生科学表达,及时反思,举一反三的习惯;”验题”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在基础教育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学生必须获得具有生成性、固定化、自动化、情感依赖等特点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

四、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

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是调节学生自觉性与自制力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应当做”与”我想做”的矛盾斗争,指导学生树立”我能学好”、”我会学好”的自信心和”我必须学好”、”我应当完成”的责任感。同时,在数学中对学生提出有一定目的学习任务,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障碍,出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题,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体验自觉完成艰难任务后的喜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例如:已知点P(-2,),椭圆+=1,左焦点F、m在椭圆上移动,当│PM│+2│MF│取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是(),A.(0,2)B.(0,-2)C.(-2,0)D.(-2,0)。

初看这些题无从下手,自信心、意志力稍差的学生就会放弃。但如果你想一想是否曾经解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就会想起关于抛物线,于是我们展开联想,很容易想到考查e==,即:│MF│:d=(d为m到左准线的距离),所以2│MF│=d,即只需要d+:│MP│最小,则易求出m为(-2,0)选C。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有克服困难,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有效利用已解决的问题,或是过去的经验,常常把一些陌生的、新颖的、综合的问题划归分解成一个个我们熟悉的易于求解的问题,最终解决,他们就有了成功感,就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邮编:727500

参考文献:

[1]吴长兴.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学数学研究,1999(7).

[2]彭建平.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