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7周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7周的临床效果观察

左德升

左德升(景东县计划生育服务站676200)

【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71-02

【摘要】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0—17周引产效果进行观察。采用的方法是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与依沙吖啶引产的效果和副作用进行观察对比。观察结果是前者引产成功率为98.2%,后者引产成功率为95.7%,前者引产效果明显高于后者,即产程较后者缩短,产后2h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率明显降低。目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痛苦小,流血少,并发症少的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产

据我站2006年至2011年统计实施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350例,依沙吖啶引产46例,现将两种药物引产效果进行对比,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已成为本县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有效措施之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我站2006年对孕10—1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396例采用药物引产,年龄16—42岁,孕1—3次,经妇科检查,B超提示正常宫内妊娠,血、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米非司酮醇米索前列醇禁忌症者后收住院。

2服药方法

2.1药物来源

米非司酮25mg/片为上海医药华联制药厂生产的产品,米索前列醇0.2mg/片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依沙吖啶为2ml/50mg为江苏天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

2.2服药方法

引产396例中,依沙吖啶引产46例(对照组),用100mg针剂,经孕妇腹壁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350例(观察组),服药时间为两天,服米非司酮第一天早上8点50mg,下午20点服50mg,服药前后两小时空腹,第二天早8点服50mg(总量为150mg),下午13点服米索前列醇0.4mg和塞入阴道后穹窿0.2mg,以后根据宫缩进展加服米索前列醇(总量不超过1.6mg),服米非司酮期间,胎儿、胎盘娩出,就不再服米索前列醇。两组产时出血多或有胎膜残留者,即送手术室进行清宫处理,其余胎盘娩出后行常规清宫术,同时给予抗生素及止血等治疗。

3效果判定

3.1用药后72小时内胎儿、胎盘、胎膜完全排出者为完全流产,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未完全排出者为不完全流产,二者合计为引产成功,无胎儿排出者为失败。

3.2总产程从开始有宫缩至胎儿娩出的时间。

3.3出血量的测定用容积法,臀下置聚血盆,胎儿娩出后1小时用量杯测量聚血盆出血量为产后1小时的出血量。

3.4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未娩出者为胎盘滞留。

3.5清宫刮出物主要为蜕膜组织。

4结果

4.1一般情况

实施396例中,观察组350例,年龄为16—35岁,其中初产妇为180例,占51.4%,经产妇170例,占48.6%,有刮宫史的51例,占30%,无刮宫史的119例,占70%。对照组46例,年龄为19—42岁,其中初产妇为18例,占39.1%,经产妇28,占60.9%,有刮宫史的15例,占53.6%,无刮宫史的13例,占46.4%。

4.2引产效果

观察组350例,出血量≥100ml的有35例,出血量≤100ml的有315例,引产成功344例,占98.2%,不成功6例,占1.8%。对照组46例,出血量≥100ml的有21例,血量≤100ml有25例,引产成功44例,占95.7%,不成功2例,占4.3%。两组引产均未发生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仅个别孕妇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呕吐均出现于服药一小时后,未影响流产效果。

5讨论

5.1药物引产的特点及优点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酮药物,通过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子宫肌兴奋,促进子宫收缩引起蜕膜退化剥落,促进宫颈成熟。米索前列醇,能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促使胶源纤维降解软化宫颈,使有效宫缩加强,促进妊娠分娩。本临床显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7周引产成功率为98.2%与用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率为95.7%有明显差异,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者服米非司酮期间宫颈有不同程度软化扩张,采用口服和阴道后穹窿塞用米索前列醇后,较快诱发宫缩,使宫颈充分软化扩张,两药共同作用使胎儿排出,导致流产,避免了依沙吖啶在发动宫缩时,宫颈仍未软化扩张,使腹痛时间延长的缺点,减少了受术者的痛苦。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对照组分娩时间差异较大,对分娩时间难于估计,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分娩产程短,多在白天结束分娩,有利观察。笔者认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7周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流产方法。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妊娠10—17周引产,胎盘残留率,出血量及清宫刮出物明显少于对照组,这与米非司酮使妊娠蜕膜变性坏死,引起流产较完全,而依沙吖啶通过化学反应刺激子宫收缩,既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引起滋养细胞,产生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导致流产,产后胎盘及胎膜残留多见,故出血量较多。

5.2产后清宫术

妊娠10—17周的生理特点是胎盘面积相对较多,绒毛发育繁盛并植入蜕膜中,以蜕膜的关系密切,蜕膜组织多而厚,药物作用使其变性易碎,流产后易发生胎盘滞留和胎膜残留,蜕膜不易及时排出及不全流产是药流后出血时间长的重要因素。据有关临床报道流产后加用各种药物(包括中药)来缩短流血时间,至今未有成功经验。为避免产后流血过多和出血时间长,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本观察对象在产后行清宫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7天,无一例发生产后感染,减少了产后出血和出血时间小于7天,术后一月随访,受术者均在术后35—40天内转经,无闭经及月经稀发。本组临床资料显示,随着孕周增加,观察组和对照组清宫刮出物,在各孕周无明显性差异,但在绝对值看,观察组清宫刮出物随孕周增加有增加趋势,而对照组清宫刮出物随孕周增加有下降趋势。可能与孕周增加体内孕酮水平提高,难于被米非司酮拮抗,同时孕周的增加,羊水中雌激素、孕激素值上升,加快子宫的敏感性升高有关。

6并发症及副作用

据文献报道,米非司酮和药物联用不能完全避免疤痕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本观察对象中有剖宫产史,无一例子宫破裂,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的观察中未出现羊水栓塞,药物副反映较轻,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及低热,不需治疗,分娩后自行消失。

7孕10—17周引产失败的原因

7.1是孕周小,子宫敏感性差。

7.2宫颈条件差。

7.3服药方法因素影响。

7.4药量不足或维持时间不够,本临床观察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350例中有6例引产无效,主要是服药不当,导致胎儿难于排出。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7周引产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痛苦小的引产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针,在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参考文献

[2]张玉红.孕10—16周药物流产中米索前列醇用量的临床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社[J].2000.10.471.

[1]徐红,姚明霞,汪春英.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的临床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2005.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