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启动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技术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供给启动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技术创新

冯倩倩,杨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

作者简介:冯倩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摘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供给启动角度,讨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认为技术创新是汽车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汽车产业;供给启动;技术创新

汽车产业是一个经济规模大、关联程度高、对国民经济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重要产业。自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汽车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国汽车业也不例外。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大幅下滑,第四季度我国汽车市场产量负增长达到14.92%,增幅同比回落35.51个百分点,销量负增长8.15%,增幅同比回落23.4个百分点。为此,2009年1月,国务院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公布。新形势下,如何按照“保发展、扩内需、调结构、上效益”的根本要求,促使汽车产业真正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规划并重点从供给启动角度来解析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选择。

汽车消费的大众化(私人购车比例超过80%),使得我国正逐渐走入汽车社会,目前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3辆,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0辆,汽车产业将长期处于持续较快发展阶段,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也将更为显著。与发达国家以汽车更新为主的消费市场相比,我国的汽车消费更具有“刚性”,虽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有所改变,但消费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如果政策得当,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激活汽车市场。相对于消费需求的“刚性”,供给方面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更为突出,从供给角度利用技术创新催生有关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现实选择。

从增量角度看,供给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对产业进行集中投入,形成主导产业;二是对地区进行集中投入,形成地区经济增长极。也可以用存量调整对供给做出调整,一是使用进口限制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完成进口替代,从而促进对本国同类产品的需求;二是强制淘汰某些产品和产业,为先进产品、先进行业创造需求条件和资源供给条件;三是制止地区性重复布局,对存量资产进行归并调整,为地区新兴产业的扩张创造资源条件。

技术启动经济增长,归根到底要把高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地综合运用新技术成果、新增资本、社会已有的存量资产、管理与创业精神等来发展高科技产业,将是培育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即高科技产业化。

高科技产业化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科学研究阶段;二是技术创新阶段;三是技术扩散阶段。在科学研究阶段,由于其经济效益不明显,各国都由政府资助;而经过技术创新后开发的项目,由于其市场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可观,风险小,一方面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很容易筹集到进一步发展的资本,从而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出售给大企业,利用大企业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发展成为高科技大企业;技术创新是这一转化的中心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比高科技产业化其他过程承担的风险高,收益不确定,使技术创新成为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高科技产业化是技术创新的目标,离开技术创新,高科技产业化就不能顺利实现,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如果说,技术扩散是增长点的完成过程,技术创新则是增长点的培育过程。因此,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将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上,存在着以巴西为代表的进口替代模式和以韩国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模式。巴西模式起初以汽车业进口替代为主,但市场最终由大众、福特与通用汽车三家跨国企业垄断,本土零部件厂商被淘汰,产业更由外资主导。而韩国一开始便要求自主开发,扶植了现代、起亚、大宇等韩国汽车品牌,虽后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被收购并购,但其取得的成绩是巴西模式不能企及的。除此之外,在发达国家中,比如日本战后汽车发展也同样走独立开发、技术创新的道路。其中的丰田公司拒绝福特而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综合消化吸收,于2006年取代通用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公司。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供给量不断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1]瞿宛文.超赶共识监督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模式—以汽车产业为例[J].经济学,2009,(1):501-532.

[2]金履忠.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走自主开发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