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体育教学之我见

/ 2

职校体育教学之我见

黄庆文

黄庆文(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深圳518101)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教相比,既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近几年随着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改革,职业教育“普教化”的倾向有所蔓延,作为职业教育一份子的职教体育教育与普通学校体育教育没有实质的区别,这对于职业教育之体育教育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在此,笔者提出职校体育的“一二三四五”工程,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突出一个教学指导思想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中高等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总目标。诚然,我们的职校体育教学应适应这个目标要求,并为之服务,而未来的职校体育教学更应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缩短与社会的联接距离。因此,职校体育应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在初高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增强二种意识

1.服务意识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是职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对此,职校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职业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调整课程教学,要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体现服务意识。在有限的学时里,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去强求体育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为了使实用、够用的原则落到实处,我们要充分开发专业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经常利用和专业教师交流的机会,增强自己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学生必需的一些身体技能。

2.健身意识

职业教育因为增加了劳动实践,因此体育教师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学习、工作的关系,明确只有身体好了,学习和工作才有保障和提高。学校要增设健身理论课,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灌输“贮存健康”的思想,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职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的作用,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大对健身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路径铺进学校,广为宣传,把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性放在职业技能之前,营造一种“我要健身”的热烈氛围。同时,职校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接受健身指导的培训,提高健身理论和健身技能水平,并系统、深入、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要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乐趣的过程中产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完善三类教材

职校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应在普高体育课程标准(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变化,形成具有职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可以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实行三个模块,即:常规性体育教学内容为一个模块,学习包括身体素质部分、健身方法部分、基础性科目(体操、武术、篮球)为主的综合必修课;实用性教学内容为一个模块,这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工种的特点而设计的,同时可进行补偿性和对应性的身体练习,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自助餐式教学内容为一个模块,主要是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得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四、遵循四个原则

1.开放性原则

一是给学生开放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尝试,并大胆想象、实践,激发创新的火花;二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环节等必须具有开放性,使学生们的潜能得到巨大发挥;三是让学生有更多内容可以选择,在自主、自练、自治、创造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目的。

2.差异性原则

首先,由于个体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与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体育能力的发展;其次,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培养出大批有从事职业岗位所需的体能和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优秀劳动者。

3.激励性原则

职校学生由于经过普通学校的淘汰,大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体育教学就应从完善学生心理入手,以培养非智力因素为突破口,在三个模块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激励性学习环境,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不断的激励中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体育学习的快乐,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4.实用性原则

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工作中去,使开设的体育课程更贴近市场、更具有实用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教师可根据学生以后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特征、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等,设置发展职业体能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工作中去,使开设的体育课程更贴近市场、更具有实用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教师可根据学生以后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特征、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等,设置发展职业体能的内容、体育保健内容及新兴体育项目,使学生不断发展与职业劳动相关的体能,了解并掌握职业病的预防与体育保健康复方法等内容,并能在走上社会后适应现代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与社会发展合拍。

五、坚持五个特色

1.注重与时俱进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革体育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相适应,要依据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新课程设置,具有超前意识;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要依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现状,优化体育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学校办学条件相适应,要依据本校的办学实际,探索体育课程设置。

2.强化学生主体性

由于职校实训课的增加,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使得体育课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一种必须和必然。具体地,体育教师可以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思想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秀、文体活动积极的学生,经过培训后“上岗”,把他们分派到各班级担任体育助理,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自己所学的体育运动知识,组织同学进行比赛,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担任教练员、裁判员、保健员以及啦啦队等。通过“传帮带”,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主能力,既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体育实践活动这个大舞台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强调与终身接轨

鉴于职校学生毕业后将失去继续学习体育的机会,为了给社会输送健康合格人才,在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则显得尤其重要。体育教师应使学生在职业学校经过二至四年的体育学习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对二至三项运动项目具有较高兴趣,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毕业后具有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并掌握相应的体育科学基础知识(如:具有根据自身状况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的能力、自我体质评价能力等)。

4.突出创新意识

体育教师要走出对职校生的认识误区,以体育为窗口,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创设出优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以及能力训练环境、竞争激励环境、学习反馈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走上社会后能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转型时可以迅速胜任新的岗位。

5.加强校企合作

鉴于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系的优势,职校间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与企业合作,促进职校体育的发展。这样既改善了职业学校体育的经济条件,又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做出了贡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比赛,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高才生”,提高了当代职校生的体育素质。职校体育和企业合作,双方必将从实践中找到合作的最佳方式,从而促进职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职校体育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