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饼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 1

隔饼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聂玉芳

聂玉芳(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中医科831400)

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中医又称“面瘫”、“口僻”。

一.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单侧。

2.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皱额蹙眉不能,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利Bell征。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哨时漏气,漱口漏水。面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水随下睑外翻而外溢。可出现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与听觉过敏。尚可有病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多为Guillain-Barre。

3.临床可根据经验和肌电图来判断预后1)不完全性面瘫者,在起病后1-2周开始恢复,1-2个月内可望明显恢复并逐渐痊愈;大约75%的病人在几周内可望基本恢复正常。年轻的患者恢复较好;轻度面瘫无论治疗与否,痊愈率可达92%以上。2)面瘫4天后镫骨肌反射仍在者预后良好。3)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老年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或有心肌梗死病史者,预后均不良。4)面神经传导对早期(起病后5-7天)完全面瘫者的预后判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治法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1)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10-15mg/d,7-10天;或泼尼松,初始计量为30mg,顿服,连续3天后减半,以后逐渐减量。如系带状疱疹感染引发的面神经炎,则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5mg/kg,每日3次,口服,连用5-10天。(2)后遗症期可用地巴唑10-20mg,每日3次口服;(3)另可选用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能量合剂静点。

2.物理疗法急性期可在茎突孔附近部位予以热敷、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透热疗法。

3.其他如影响眼闭合时,为了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防止结膜炎,可根据情况使用眼罩、眼膏、眼药水。

4.手术治疗对上述反复治疗,疗程超过2年以上仍未恢复者,可考虑面神经管减压术,或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膈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不肯定,只宜在严重病例试用。

中医治疗

一.1.早期以祛风邪、通经络为主,后期治疗从益气、补血、活血、通络着手,可获取较好疗效。

2.可辩证用药,如风痰阻络型,可选用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气虚血瘀证,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中成药可选用华佗再造丸口服,每次50粒,每日2次,饭后服用。

二.针灸治疗早期宜浅刺激、轻刺激为主,穴位可选用阳白、鱼腰、攒竹、地仓、翳风、颊车、迎香、人中、承浆、牵正、合谷、太冲、风池,艾灸可用艾条悬灸及雀啄灸;后期开始恢复时在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疗法的同时可加用低频治疗,针刺穴位可加取足三里,后遗症期可运用透刺手法,即一针两穴,还可配合隔物灸如面饼灸。

三.推拿运用推、摩、按、揉等手法,并适当点按穴位,如风池、翳风、睛明、阳白、太阳、迎香、地仓、印堂、人中、承浆、合谷、外关、脾腧、胃腧、足三里等。

四.康复治疗患者自己按摩瘫痪侧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患者可面对镜子练习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促进瘫痪面肌的早日恢复。

临床中,发现在患者即将恢复时或已经开始恢复时,勿急躁,针刺手法不宜透刺或运用电针,避免刺激过强,损伤神经功能,在后遗症期或发病半月后,宜选用电针、透刺手法配合隔物灸,疗效较好,有效率可达100%,治愈率达85%。面瘫选用的隔物灸,我选择了隔面灸,即面饼灸,具体操作:准备软硬适中的揉好的面(软硬与做拉面的相同即可),分好等份,一般22份,分别在太阳、阳白、颊车、地仓、牵正穴涂抹一层凡士林,之后放上面饼,然后放上已做好的艾炷(每次艾炷为22壮),将艾炷点燃,重复进行,注意不能烫伤患者;这几个穴位可交替选择,每次可选3-4个为宜。面饼灸,简、便、廉、验,在面瘫患者的恢复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